臨汾新聞網訊 三川十塬溝四千,周圍大山包一圈。這就是大寧,在這樣的土地上實施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臨著面積不集中、條塊不規則、作業難度大等問題,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大寧縣共有耕地面積21萬畝,2019年承擔農業生產托管試點任務后,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四二二’農業生產托管模式。”4月21日,大寧縣現代農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馮紅寧介紹,“我們以‘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農資組織+農戶’為主體,在種植和水果托管兩方面同步進行,讓土地增效,讓農民增收,讓群眾托得放心,管得滿意。”
“有了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后,孩子們可以安心在外邊干活了,種地省事省力,降低了種地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提到農業托管的好處,昕水鎮坡角村村民馮寧生高興地介紹。
馮寧生今年68歲,他家有25畝玉米和高粱地,三個孩子都在外地打工。以前每到農忙季節,孩子們都得回來幫忙,實施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后,種了大半輩子土地的馮寧生當上了“甩手掌柜”。
在大寧縣,有許多像馮寧生這樣享受到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的農戶。自2019年開始實施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以來,大寧縣累計開展托管服務15萬畝,培育服務組織10家、從業人員300余人,參與服務的大中型拖拉機和聯合收獲機達351臺。
“我們為了提高服務效率,建立了農業生產托管信息化平臺,為259套農機安裝了GPS終端監控儀,可實時監測作業面積和實效。”馮紅寧介紹,“為了延伸托管服務,大寧縣還建設了兩家大型烘干廠,年儲存能力8000噸,烘干能力達30000噸,具備了烘干、儲存、銷售能力,為廣大群眾提供耕、種、防、收、儲、售等一條龍服務,實現了農業生產要素配置最優化、效益最大化。”
這些天,在大寧縣各鄉鎮的廣闊田野上,隨處可見農機手駕駛農機隆隆耕地的繁忙景象。下一步,農機旋耕過的土地將開展玉米、大豆、高粱等農作物種植。大寧縣是2022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推廣任務縣之一,圍繞穩糧保供這一政治任務,大寧縣積極鼓勵服務組織參與春耕備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推廣等工作。經過層層遴選,確定大寧縣沃土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為該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和托管服務主體,并負責實施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全程托管。
“我們將安排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主體配合鄉鎮落實種植面積1.5萬畝,做到因地制宜、能托盡托。”馮紅寧介紹,“實施托管過程中,將免費為簽約種植戶提供大豆和玉米種植所需種子,并積極落實相關種植補貼資金和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補助資金,實現簽約農戶耕、種、除草三個環節全部免費,機收環節享受托管服務補助,確保簽約農戶玉米保產量、大豆保增收。”
本報記者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