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寬闊的溫室大棚里,綠油油的草莓苗長勢喜人,苗間許多黃白色的花骨朵悄悄探出了頭。雖已入冬,但在翼城縣南唐鄉河沄村,草莓種植的“春天”正在降臨。
“再過一段時間,第一茬草莓就能上市了,都說冬天是農閑時節,咱河沄的老百姓可閑不下來。”河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孟玉玲說。
河沄村以種植草莓為特色產業,目前全村種植面積已達到1200余畝,草莓產業園區有溫室大棚297個,共育有紅顏、章姬、鳳冠等10余種品牌,園區年產量達600萬斤。近年來,河沄村堅持黨建引領,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立足產業優勢,在特色小水果產業發展上持續發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跟隨孟玉玲的腳步來到村委會一側,記者看到一排正在施工中的平房,工人師傅正站在腳手架上對房屋外墻進行抹灰。“這里正在建設的是我們村的草莓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包括一個3000平方米的智能化高標準草莓采摘棚、自動化草莓分揀流水線、低溫儲存加工冷庫以及一座約300平方米的草莓交易市場。整個項目目前正在抓緊建設中,預計12月初可以投入使用,為今年冬天第一茬草莓的銷售提供便利。”
瞄準現代農業典范,增加高效經濟作物種植比重……南唐鄉在構建質量品種優化、產業特色鮮明的農業結構格局上做文章,將位于河沄村的南唐鄉高鈣草莓園區持續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促農增收的支撐作用也在持續增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下一步,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不斷推進南唐鄉高鈣草莓園區草莓產業提質增效。”南唐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姜治國說,“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在不斷創新發展上做文章,試行‘莓+菜’間作、‘莓+糧’間作,提升果農管理水平和草莓品質,探索草莓干、草莓醬等產品深度開發,最大限度挖掘產業潛能;樹立品牌意識,在商標注冊、包裝升級上下功夫,推動草莓產業現代化,實現由產品到商品,再由商品到品牌銷售的轉變,在農民增收上尋求質的突破;同時,鼓勵年輕干部創新創業,依托特色產業示范村項目,積極探索‘支部+公司+園區+農戶’的運營模式,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實現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和農民增收致富雙贏。”
記者 劉靜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