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美麗鄉村”建設,近年來,翼城縣以環境整治為重點,治理臟亂差,讓鄉村靚起來;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抓手,大力植樹造林,讓鄉村綠起來;以經濟林建設為主導,發展林果產業,讓鄉村富起來;改善文化設施,豐富文化生活,讓鄉村雅起來……一個山川披綠、環境優美、產業富民、文明和諧的“美麗鄉村”雛形初現。翼城縣被山西省政府授予“林業生態縣”稱號;南唐鄉符冊村被農業部確定為“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
整治環境 讓鄉村靚起來
建設“美麗鄉村”,應該先讓鄉村靚起來。去年翼城縣開展了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活動。縣上成立了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機構,制訂了實施方案,明確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的任務目標、工作重點和具體要求,并多次召開會議進行安排部署。各鄉鎮也相應成立了農村環境衛生整治領導組,實行鄉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包自然村,黨員包街巷的工作機制。唐興鎮南壽城村民說:“村里定點設置了垃圾桶,配備了專用垃圾清運車,街道有專人打掃。今年過年大家都過得比較舒心。”
翼城縣還建立了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將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治理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環境治理工作,全縣按照農村人口人均15.85元予以撥付,用于保潔員及垃圾清運員工資補助;全縣各村共安排充實保潔員740名,建立了保潔清運隊伍,并統一著裝,簽訂了責任狀并建立了聯戶保潔制度,做到了層層落實全覆蓋;鄉、鎮成立了環衛辦,對所轄各村環境衛生整治情況進行不定期督促檢查;將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單列專項考核獎勵,凡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不力的單位和個人取消評先樹優資格。
2013年,全縣總投資1500余萬元,建設垃圾傾倒點321個、填埋場261個,新配備垃圾清運車179臺,投入勞力3.9萬人,動用機械3200臺,清理陳年垃圾9萬余方,粉刷墻壁75萬平方米,基本實現了巷道無垃圾,庭院無污水,全縣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同時,翼城縣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制定出村邊森林化、道路林蔭化、庭院花果化、農田林網化、空閑全綠化的“五化”標準,采取多予少取、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村企共建的方法,從試點到重點推進,再到中心村輻射帶動和連片建設,大大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壯大產業 讓鄉村富起來
3月1日,春寒料峭,澆底鄉西村果農劉敏卻已在蘋果園里忙著為果樹施肥。去年,劉敏家的15畝果園收入達15萬元,被評為全縣的果農之星,受到縣上表彰。他激動地告訴筆者:“縣上對蘋果產業扶持力度越來越大,今年我還要再承包5畝地發展果園。”
西村地處山區,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十分適宜栽植蘋果。縣農委技術人員在調研基礎上,幫助西村確立了“生產有機蘋果”的發展思路,并制定了生產標準,提供技術服務。目前,全村發展蘋果近1300畝,人均2.4畝。生產中,果農們按照要求精心管理:統一使用有機肥,統一技術管理,統一噴施生物農藥。果農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我們蘋果品質一定高標準,品牌一定打得響!”
建設“美麗鄉村”,如何讓鄉村富起來?翼城縣委、縣政府結合栽植蘋果傳統和優越的自然條件,翼城縣按照“群眾自愿、連片發展、強化服務”的原則,積極引導農民發展蘋果經濟林。他們多管齊下,積極為果農提供服務。組織果樹中心技術員,不定期地深入鄉村,為果農提供技術講座,每年培訓達萬余人次;通過層層選拔、考試聘用了百余名經濟林村級技術員,在栽植、幼樹管理等方面為農戶提供技術服務,確保栽得活、管得好、見效快、見效早;成立蘋果專業合作社,為果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鼓勵經紀人闖市場、找銷路,使全縣蘋果銷往河南、廣東、東北等地;扶持修建氣調庫,延長果業期,提高果農收入。
一系列措施,推進全縣林果面積快速發展,目前全縣以蘋果、核桃為主的經濟林面積達到21萬畝,其中以隆化北撖、里砦東韓、王莊鄢里三個連片園區為主建設無公害果園面積達到5萬畝,省級標準化果園5200畝。涌現出了一批“果農之星”,如隆化鎮北撖村果農王功、王莊鄉鄢里村果農李思翁、里砦鎮閆強村果農王勝利、澆底鄉果農劉敏今年蘋果收入均在10萬元以上,隆化鎮北衛村果農鄭永旺2013年收入更是達到了30萬元。
據縣農委負責人介紹:2013年,全縣蘋果種植面積達到18萬畝,其中掛果面積超過8萬畝,年產蘋果16萬噸,產值達6億元,農民人均果品收入達到1500元左右。
豐富活動 讓鄉村美起來
從今年正月十二開始,許多鄉鎮的村民不顧雪后嚴寒,紛紛聚集到鄉鎮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社火表演。歡快的鑼鼓,喜慶的歌舞,甜蜜的笑容,充滿了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
“一定要用先進文化占領活動陣地,進而推動全縣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翼城縣委、縣政府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始終堅守著這一信念。
從改善硬件著手,近年來,翼城投資建起了覆蓋城鄉的公共文體設施。在縣城,投資3800余萬元建起了占地4萬平方米的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投資1100余萬元建起了有992個軟席座椅的影劇院;在鄉村,10個高標準鄉鎮綜合文化站相繼建成并發揮作用;村級體育健身場所、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已覆蓋全縣211個行政村;一個個充滿歡聲笑語的農村文體廣場似一顆顆明珠散落在鄉間田野。
在改善文化設施基礎上,翼城縣文體部門在重大節日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一臺臺風格迥異的晚會、一場場精彩紛呈的電影、一幕幕絕活頻現的演出,不僅為群眾送去一道道“文化大餐”,更激發了群眾的文化熱情。
文化活動的發展和繁榮,也逐漸使鄉村農民風雅起來:村民們或吟詩作畫,以文會友;或小品相聲,自娛自樂;或健身舞蹈,展示風采……逐漸杜絕了賭博、迷信等不良風氣的侵襲,使鄉村文明起來,和諧起來。
(通訊員 李維杰)
責任編輯: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