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鋒 劉廣亮 劉冉玲)2013年,古縣以促進農民收入翻番為核心,推進農業現代化步伐,全縣呈現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和諧的良好局面。該縣糧食總產量達到5.87萬噸,增幅5%,依托片區開發項目,完成核桃栽植3.3萬畝、90余萬株,核桃主業地位進一步鞏固,高標準發展連翹3860畝,使連翹產業步入規范化軌道,1個縣級和7個鄉鎮級農業示范園區得到鞏固提升,石壁王灘農夫菜園、北平大田豆角等品牌在省內外打響,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487個,全年爭取到涉農資金4800萬元,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鞏固退耕還林、紅色小流域治理等農田水利項目,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2014年,古縣繼續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不斷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為把農村變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該縣將從四個方面狠抓“三農”工作。
提升主導產業。牢牢把握核桃作為農業主導產業的地位不動搖,按照“栽管并重、育加協同、品牌引領、產業振興”的總體要求,從育種、栽植、管理到加工銷售,走良種化發展、標準化栽植、精細化管理、集約化經營的路子。投資2500萬元,實施片區核桃示范園建設二期工程,發展核桃經濟林2.2萬畝,66萬株,綜合管護中老齡核桃樹300萬株。
打造農業品牌。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深入實施“一村一品”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通過土地流轉和資源整合,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積極開展“三品一標”申報工作,著力打造富有特色、品質優良、綠色安全、循環高效的農業品牌。以吉盛連翹公司、新晟峰藥材加工廠為龍頭,發展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園區,開展連翹GAP認證,打造優質中藥材品牌;以舊縣西莊垣旱垣結構調整示范園區和石壁、舊縣、永樂、南垣4鄉鎮萬畝優質小雜糧種植基地為依托,打造晉南小雜糧品牌;以石壁河流域農夫菜園無公害蔬菜連片示范區和白素綠生源蔬菜大棚為標桿,打造無公害蔬菜品牌;以南垣根源牧業為中心,全力推進省級養牛重點縣建設,打造晉南肉牛品牌;擴大南垣昌源鹿業及安吉澤民養殖園區規模,打造特色養殖品牌;依托古縣御龍科技有限公司,結合北平高寒豆角種植基地,發展太岳山農業觀光旅游園區,探索觀光農業的新路徑,打造農業旅游品牌。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創新農業經營體系,探索實施“合作社+基地+農戶”、“種養殖循環發展”、“產加銷一條龍”以及“農業休閑游、自助采摘、農家體驗為一體的農業綜合開發”等新型經營模式,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通過品牌引領,真正帶動農業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致富。
夯實農村基礎。將新農村建設與移民搬遷、農村危房改造、采空區治理和百企千村扶貧開發工程有機結合,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不斷提升新農村整體水平。嚴格落實糧補和農機具補貼政策,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積極爭取整合政策資金,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投資3600余萬元實施土地整理開發項目,新增耕地2800余畝。投資560萬元,實施農業綜合開 發項目,完成中低產田改造4300畝,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投資430余萬元完成石壁鄉石壁村國家重點小流域治理工程。繼續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解決2300口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統籌涉農工作。繼續落實省政府“五件實事”,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000戶,農村特困群眾易地移民搬遷200口人。按照省市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培養農業專業技術隊伍。鞏固北平、石壁國家衛生鄉鎮成果,爭取實施古陽鎮環境衛生清潔項目,做好其他鄉鎮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深化農村體制改革,完善林權改革配套制度,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開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發證工作,引導農民用足用活土地政策,以地生財,以地創業,以地致富。切實抓好造林綠化、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通道綠化、天然林保護等工程,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