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內坐滿了屋外坐,還有的站在屋外的窗戶邊。這是近日記者在衛寨村采訪時看到的情景。原來,他們是要趕著參加“科技下鄉培訓”。
“我們就是要集中農閑時節,加緊為村民‘充電’,使他們增加農業生產專業知識,掌握科學種田技術,變‘農閑’為‘農忙’。今天主要講解秸稈還田、玉米除草劑使用等技術。”安澤縣農林局農藝師劉秀珍告訴記者,她的工作主要就是下鄉入戶、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進行農技培訓,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為農民解決農業生產中遇到的難題。
“這種實實在在的服務,我們拍手歡迎。縣里為我們送來了選種子、上化肥等農業生產技術。去年,村里懂技術的年青人選的玉米種子好,遇上干旱時節產量不減。而我憑經驗種植,結果虧了很多。有知識,科學種田,比苦種要‘賺’得多。”村民劉大嫂牽著外孫的手,發出了沒有技術的感嘆。她拍拍外孫的手說,一定要把下一代培養成有文化、懂技術的種田能手。
會議室外,一直站在窗外聽課的村民王建梅專注地看著、聽著,“我們現在對知識的渴望更加強烈,有了理論知識,就能在實際操作中發揮大作用。秸稈還田不僅減少了焚燒秸稈對大氣的污染,而且還能增加土壤肥力。”她希望更多的技術人員來村里送技術、授知識,使大家增加收入。
據了解,每到冬季農閑時節,安澤縣就會組織農民進行各類培訓。去年,該縣農林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為農民進行培訓近20期,宣傳農業政策,對農業新技術進行推廣與應用,培訓農民千余人。此外,該縣還利用農閑時節組織開展電焊、十字繡、禮儀等職能技術培訓,為勞動力轉移提供技術支撐,引導農民外出務工增收。(本報記者 張玉萍)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邱睿】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