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縣在基地建設中,從苗木品種的選育、工程的規劃、布局、建設等每一個環節都按照國內先進成熟模式進行,做到“四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大坑、統一施肥標準、統一模式栽培。吉縣在標準化果園創建中,實施了“十百萬”生產示范工程,確定10個蘋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創建100座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培訓1萬名標準化生產技術標兵,有效帶動了果園標準化生產、精細化管理。隰縣按照“南果北梨川葡萄”的產業格局,逐漸消滅果樹優勢產業區的空白點和糧田面積,到2015年全縣果樹總面積達到30萬畝,形成8個連片萬畝果樹帶,實現果樹產業向優質產業區的規模化發展,最終實現產業化經營、集約化管理。建設5000畝經濟林工程和建設1000畝示范園工程,完善果、水、路、畜、沼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大寧縣在太德鄉建設千畝桃園和百畝黃金梨示范園,在曲峨鎮北垣建設千畝蘋果示范園,從苗木引進、挖坑、栽植、施肥到果園管理全部按照無公害果品生產要求進行。鄉寧縣加大果園投入,建設千畝葡萄基地。永和縣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農業發展新格局,全力發展果業產業,按照集中區域、集中規劃、集中投入,抓園區建設、出精品工程、促農民增收的發展思路,由重栽植向重管護轉變,每個鄉鎮確定1-2個管護示范村,抽調、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管護專業隊,駐村包戶,明確管護任務,制定管護細則,定期分季節搞好培訓。汾西縣按照連片開發,規模發展林果生產,加大對果業管理力度,在永安鎮抓1.2萬畝示范園,帶動全縣果園管理上水平。
(通訊員 王秋萍)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