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老在生日蛋糕上切下第一刀
臨汾新聞網訊 生日蛋糕、生日蠟燭、生日歌、許愿、祝福……這是一家人快快樂樂過生日的場景。但這里過生日的人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現在卻生活在同一個大家庭。他們就是在市榮軍康復醫院治療的復退軍人。
“祝你生日快樂……”8月1日,市榮軍康復醫院的餐廳內其樂融融,醫護人員一起唱響生日歌,為這里進行康復治療的30余位復退軍人送上節日的祝福。
為康復軍人在“八一”建軍節這天集體過“生日”,是市榮軍康復院的一個傳統,從建院持續至今,今年已經是第60個生日會。
生日歌唱罷,大家一起許愿,吹滅蠟燭,年屆80歲的復退軍人史老在生日蛋糕上切下了第一刀。榮軍病區主任陳巖告訴記者,這已經是史老在這里過的第47個“生日”了,史老在榮軍醫院里度過的時光,比他的工齡都長。
“護士們給我剪指甲、理發、洗腳、洗衣服……就和我親閨女一樣。”史老告訴記者,他哪兒也不去,這里就是他的家。精神科男一病區護士長祁莉云說,目前史老的病情穩定,平時和大家交流都沒問題,他現在就是手有些哆嗦,有時吃飯夾不上菜,護士去幫忙,他還生氣不讓別人幫他。
陳巖說,像史老這樣的病人基本上已經把這里當成家了。如果換個環境,他都不容易適應,對他的病情也不好。還有一些病人,治療康復后就被家人接了回去,可是環境一變,再加上一些事情受了刺激,就容易犯病。
“有一次,醫院接到緊急求助電話,一個康復出院的病人突然犯病了,亂打人,大伙兒想制服他,可是由于他身手不錯,一般人還真拿他沒辦法。”陳巖帶著護士趕到現場時,派出所的同志已經控制了局面,但是病人的情緒還是特別激動。“某某,我們來看你了,是誰欺負你了?”陳巖對著病人說道。當病人看到陳巖和護理人員時,就像一個受了委屈的孩子見到了家人,情緒一下就穩定了。“其實,康復出院的病人一般不受特別刺激,是不會犯病的。”陳巖說。在醫院里,正是因為醫護人員和病人相處得和朋友、親人一樣,病人見到了他們心里才有了安全感。
當天13時許,其他患者都在休息,患者張某和馬某在病區里的樹下邊喝水邊聊天。張某告訴記者,今天中午的蛋糕特別好吃,除了吃蛋糕,醫院還特意給他們加大餐。每當這個時候,都能讓他想起部隊時候的生活。他20世紀90年代曾在北京某部隊服役,每年“八一”,部隊都會加餐,大家一起吃飯聊天……回想起在部隊的生活,張某顯得有些激動。“你看,咱們今天的蛋糕好吃嗎?還有記者同志給你照相了……”該病區的值班護士趕緊岔開話題,生怕他一激動犯病了。
榮軍病區護士長郝金金說:“其實,我們每天和他們生活在一起,真的成了一家人了,有時候都忘記了他們是自己的病人。將心比心,你像家人一樣對病人好,病人也會接納你,把你當親人。”一位60多歲的病人,有一次和剛參加工作的值班護士發脾氣,不吃藥,誰勸罵誰。可是當郝金金去勸他的時候,他卻很配合,不僅把藥吃了,而且還和她說了不少心里話。原來,這個病人的頭發都是郝金金每月定期給理的。病人說,他的女兒以前也是這么給自己理發的,郝金金就和自己的女兒一樣。
市榮軍康復醫院院長林燁說:“一場溫暖的生日會,就是一次心靈的交流。今天的生日會已是醫院為康復治療復退軍人過的第60個生日。以前他們一身戎裝保家衛國,現在他們病了,在治療期間,需要大家對他們付出更多的關愛和接納,讓他們享受到平等有尊嚴的生活。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健康,盡力為他們提供周到的服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林燁介紹說,市榮軍康復醫院成立于1959年,原名為晉南專區復員軍人療養院,是我市的二級甲等公立醫院。建院60年來,他們為服務軍隊、服務國防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目前,主要承擔著收治全市農村復退軍人精神病患者、“三無”特困精神障礙患者救助醫療、對轄區內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精神病患者執行臨時保護性約束措施和強制醫療等職能,已成為全市精神衛生事業的中堅力量。
記者 郝海軍 文/圖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