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持續胸外按壓!腎上腺素靜推!消毒!刀!股動靜脈插管!體外循環機轉起來!快快快!刀!鋸!開胸……”
……
11月10日中午時分,臨汾市中心醫院胸痛中心手術室,無影燈雪亮,由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劉輝和他的團隊實施的一臺不同尋常的手術正在緊張進行。
躺在手術臺上的是75歲的男性患者鄭某,因患主動脈夾層動脈瘤I型,半個小時前剛剛從別的醫院轉至市中心醫院。
“病人被送過來的時候,已經處于昏迷狀態,剛進急救室,心臟停跳,瞳孔開始放大……”急診室負責人說:“我們立即進行心肺復蘇,氣管按壓,仍沒有任何復蘇跡象……這時候,在家休息的劉輝匆匆趕到,他讓我們不要停,繼續按壓。查看過病人后,他馬上就讓做手術?!?/p>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這種病號稱“死亡之神”,是心血管外科最兇險的疾病。在市中心醫院獨立開展這項技術之前,好多患者死于轉診途中。鄭某如此高齡,基本處于很多術者的手術禁區,而且心臟已經停跳……但是劉輝和他的團隊沒有放棄,“生命的希望哪怕只有萬分之一,我們也要去抓住他”。劉輝時常對他的團隊這樣說。
上午10時,患者被緊急送入手術室,其胸腔部位由醫護人員繼續做著心臟按壓。劉輝也在其身軀下部立即開始做股動、靜脈血管等插管,建立起體外血液循環……緊接著,主動脈瓣替換、升主動脈替換、全弓置換、雙側冠脈移植、術中支架植入、右冠脈搭橋……一直持續至下午4時,手術主體工作才順利完成。
體外循環7個小時后,劉輝在監護儀中發現,鄭某雖然瞳孔縮小了,但由于心臟停跳時間太長,現在依然跳動無力。唯一的機會只能上ECMO。
ECMO體外循環儀器是心臟外科醫生的“終極武器”,目前是世界最尖端的生命支持設備,全市僅有一臺,相當于患者另外的一個心臟和肺,可以維持患者的生命,給驟停的心肺爭取恢復的時間。這也是該設備首次在全市投入使用。
11日凌晨1點,14個小時后,鄭某帶著ECMO機轉至ICU病房,此時心臟功能逐漸恢復,病情平穩。
ECMO在運行中會隨時出現很多問題,要時刻觀察患者血液的抗凝、氧和能力等,還要把病人溫度控制到亞低溫36度,最重要的是調整人體內的內環境,保持到接近生理水平的狀態,所以必須時刻監護。體外循環師房凱,劉輝團隊的張超、高磊、張帆,不合眼地輪流監測,維護、保障體外循環正常運轉。
11月11日上午,儀器指標顯示,患者的心臟恢復繼續改善;16時許,患者的心臟和肺部基本功能恢復。
11月13日17時15分,患者鄭某心臟自主跳動有力,自主呼吸能力也逐漸恢復正常,ECMO體外循環儀器撤離,患者生命體征平穩,還有吞咽、嗆咳等表現。至此,劉輝團隊的醫務人員在儀器前輪班堅守了66小時45分鐘。從患者進入急診,再至ECMO體外循環儀器撤離,經過80小時15分鐘與死神的角力,患者得救了。該院所有參與搶救的醫務人員終于松了一口氣。
11月14日下午,記者采訪時,該患者病情平穩,正在等待腦功能的恢復。劉輝說,這次手術得以成功,是20多人的醫護團隊共同協作的結果,哪怕有一個環節出現失誤,都不會有這樣好的結果。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Ⅰ型、高齡、心臟驟停、ECMO支持,我們心臟血管外科能把這些難點綜合起來的一個手術做得這么順利,這是劉輝團隊的驕傲,更是我們中心醫院的驕傲!” 市中心醫院院長賈愛芹說。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Ⅰ型,死亡率高,發病兇險,救治難度極大,這臺手術代表著我市心臟血管外科手術的最高水平。市中心醫院是我省為數不多可以開展此類手術的醫院,劉輝和他的團隊80個小時的生命接力,充分證明心臟病危重患者無需再去外地,在家門口就可以及時接受國內一流的救治。
記者 侯秀娟 郝海軍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