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位毅在2011年12月28日《中國新聞出版報》上撰文《什么樣的作品能引起共鳴》,他認為:對于新聞性的作品,無論是短消息還是專題報道,在向受眾傳播信息的同時還承載著一個功能,即表達作者的立場、態度和傾向,從而影響受眾的判斷。換言之,就叫引導受眾。
在具體談提高作品引導力之前,首先要明確的是,我們想通過作品把受眾往哪兒引導?我想,宣揚主流價值觀,引導社會健康和諧發展,應該是媒體人追求的目標。應該避免宣傳口吻;具有人情味;真實;不講空話套話;多講普通人的故事;多講故事,少講道理,讓聽眾自己得出結論;貼近普通人的生活。
要寫出具有上述特征的作品,我認為,到基層去,是基本而有效的途徑。到基層去,發現普通人的故事,發現大城市以外更大的中國現實,即中小城市、農村、偏遠地區。當前的“走轉改”活動正是一個能寫出引起受眾共鳴作品的好機會。走基層應該是長期報道政策,而不是一陣風,熱鬧之后就過了。
【責任編輯: 劉靜】 |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改文風”的三種可行性途徑
下一篇: 如何提高民生新聞引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