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鵬 陳沛)“我們在政務大廳設立了84個視屏監控點,對各事項的辦理過程、辦理時限,當前辦理狀況進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電子監督,目前已對16件延時辦結事項進行紅牌糾錯和行政問責。”在蒲縣政務大廳內,該縣紀委工作人員向筆者介紹說。今年以來,蒲縣以“三轉”為抓手,在“轉職能”上集聚主業,在“轉方式”上突出責任,在“轉作風”上錘煉隊伍,抓住“牛鼻子”,種好“責任田”,進一步夯實紀檢監督責任。
轉職能,聚焦主業。他們進一步厘清了與紀檢工作無關的議事協調、業務工作,集中精力做好監督、執紀、問責工作,把原參與議事協調機構精減68個,保留10個;進一步優化內部組織架構,將農廉室、黨風室、效能室、執法室等一線科室,進行了人員重組,增強監督執紀力度;同時,嚴格落實兩個全覆蓋、兩為主、兩報告等要求,在體制上、力量上、精力上聚焦主責主業,保證執紀監督的權威性、獨立性。及時為33個重點縣直單位設立了紀檢組,對沒有紀檢組的明確一名副職分管紀檢工作,實現了紀檢監察組織和工作人員的全覆蓋。明確了鄉鎮、縣直部門紀委書記(紀檢組長)不再分管紀檢監察以外的其他業務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再監督”上,實現了“三個轉變”,即由一線監督向督促責任部門履職轉變;由全程監督向問責問效轉變;由個案監督向制度監督轉變。
轉方式,突出主責。他們以“傳統”和“現代”相結合,抓警示教育。編印了《黨紀法規》學習手冊,配發給全縣黨員領導干部,增強其“為民、務實、清廉”意識,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組織全縣黨政“一把手”到曲沃監獄傾聽悔過之聲,用身邊真實的典型案例教育身邊人,使黨員干部對違法違紀行為不想為、不能為、不敢為,促進自律與他律共振。開通了“蒲子清風”微信公眾平臺,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已推送59期;強化預防落實“三早”機制,對苗頭性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今年以來,對1個鄉鎮、3個縣直部門主要領導因主體責任落實不力進行了通報批評,對14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領導干部點名道姓曝光,約談鄉鎮紀委書記、縣直紀檢組長7人次;“五位一體”抓作風建設。始終扭住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放松,緊盯重要節點、關鍵時段,加強對“四風”方面突出問題的監督,建立干部作風建設常態化監督檢查機制,實行縣級聯點領導包抓巡查、職能部門嚴抓細管、新聞媒體監督曝光、監督機構跟蹤問效、作風建設常態檢查“五位一體”干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堅持重要節點、關鍵時段由縣紀委牽頭,抽調基層紀委書記、紀檢組長,對各單位干部作風進行明察暗訪,堅決防止反彈。截至目前,開展常規化明察暗訪349批次,通報黨員干部40人,約談鄉鎮、縣直“一把手”14人。
轉作風,錘煉隊伍。他們在全縣紀檢監察干部中開展了“執紀為民、扎實履職、做廉潔表率”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要求紀檢監察干部模范遵守“四不準”規定,以“三嚴三實”為標桿,樹立“正人先正己”、“打鐵還需自身硬”的理念,強化擔當意識;同時,堅持委局機關日常學習制度,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紀檢監察業務培訓和市紀委高端講座,不斷提高紀檢干部的政治素養和理論水平,全力打造“坐下來能寫、站起來能講、走出去能干”的“三能”紀檢干部。今年5月,縣紀委對80名紀檢監察干部進行了理論知識測試,提升履職盡責能力;在強化內部監督上,建立完善紀檢監察機關內部監督機制,堅持嚴格監督、嚴格教育、嚴格管理,自覺接受黨組織、人民群眾和新聞輿論監督,切實解決“燈下黑”問題,真正打造出一支“鐵紀、鐵軍、鐵腕”的紀檢隊伍。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