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把群眾滿意度、幸福感作為政府工作成效的標尺!”一直以來,蒲縣縣委、縣政府堅持將改善民生、造福群眾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積極回應群眾期盼,從民生改善的實際需要出發,以民生項目為抓手,堅持每年都為群眾辦幾件大事、實事、好事,以一大批看得見、摸得著的惠民實事改善民生、增進福祉,讓全縣廣大群眾更好地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今年,確定實施的89項重點項目,涉及民生的項目就有71項,占到80%;縣財政年度投資8.98億元,加上“十件惠民實事”,民生項目只增不減,好事更多、實惠更大、覆蓋更廣。
蒲縣堅持把財政資金向民生傾斜,工作重心向民生傾斜,干部精力向民生傾斜,從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住房五方面入手。推進勞有所得。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200個,轉移輸出農村剩余勞動力1500人,重點做好失地農民、退役軍人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再就業工作,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實施錦繡新區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項目,帶動1000人就業、創業。落實上級規定,給予農村離任“兩委”主干、在職干部補貼和報酬。推進學有優教。錦繡小學、喬家灣中心幼兒園主體竣工,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推進鄉鎮初中學校合理布局、規模辦學,完成“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
開展名師帶動、名校引領、名校長培養工程,適時招聘部分初中名校長、名師,強化師資隊伍績效管理、教學常規過程管理、校園文化人本管理,扭轉初中教育質量薄弱局面,力爭高考再創佳績。推進病有良醫。強化公共衛生服務、疾病防控和婦幼保健能力建設,提高新農合大病醫保報銷比例,人均籌資標準由410元提高到510元。做好免費孕前健康檢查和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免費篩查,扎實開展“遠程診療”“送醫下鄉”“專家坐診”等活動,讓群眾享受更便捷的醫療服務。落實好計劃生育政策,加強優生健康檢查,不斷提升計生服務水平。推進弱有善保。做好養老、工傷、醫療、失業、生育等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各類社會保險參保人數達到9.7萬人。加大助醫、助學等專項救助力度,提高城鄉低保、五保供養、醫療救助標準,實現動態管理、應保盡保。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養老服務中心和農村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努力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推進住有安居。完成鹿城山水小區安置房建設;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實施縣城天然氣入戶全覆蓋工程;實施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和采煤沉陷區治理搬遷工程,不斷改善人居環境。
在此基礎上,該縣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民生問題,集中力量辦好十件實事。實施采煤沉陷區治理及移民新村建設工程,完成黑龍關耙子溝131戶、克城后溝38戶居民整體搬遷;完成保障性住房三期公租房72套、棚戶區352套建設任務和350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實現縣城集中供氣全覆蓋,啟動薛關、黑龍關、喬家灣集中供氣工程;完成21個行政村數字電視建設工程,實現行政村數字電視全覆蓋;實施45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改善項目,完成“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遷建克城中心衛生院,改建紅道中心衛生院,改造喬家灣中心衛生院和黑龍關化樂、蒲城刁口衛生服務站;建成蒲縣養老服務中心和10個農村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實施殯儀服務中心項目,年內完成主體;開發100個公益性崗位,有效緩解困難大學生就業問題;推進“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全年脫貧人口達到4000人以上。(張鵬)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