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聲勢 明任務 強落實 建規矩
蒲縣城鄉環境明顯改善
臨汾新聞網訊 自全市城鄉環境集中整治行動啟動以來,蒲縣狠抓宣傳引導、營造強大聲勢、明確目標任務,集中實施了三方面重點工作,圍繞監管、保潔和運作,形成三大長效機制,保障城鄉環境集中整治行動持續開展,城鄉整體面貌、人居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改善。
強化領導,層層發動,形成城鄉環境集中整治強大聲勢。蒲縣召開動員會、誓師會、推進會,加強組織領導,狠抓宣傳引導,凝聚各方力量,做到了全員參與、整體聯動、全面推進。形成了以分管副縣長牽頭主抓,四套班子領導分區包片,各鄉鎮、相關部門具體實施、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積極推進的工作機制。為將創建國家衛生城鎮、國家園林縣城、省級文明縣城融為一體,開展“三城聯創”,向全縣工人、婦女、青年、學生、工商企業以及個體戶發出倡議,發動全縣干部群眾投身城鄉環境衛生集中整治行動,全面掀起“三城聯創”熱潮。并通過電視、網站、微信等媒體,大力宣傳整治工作,引導村組、社區制定環境衛生村規民約、衛生管理制度等,廣泛動員群眾參與,全面提升廣大人民群眾投身環境衛生百日綜合整治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城鄉環境集中整治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確定了農村環境整治、市容市貌整治、道路環境整治、工礦企業和旅游景區景點整治四大工程17項整治任務,集中實施了三方面的重點工作。一是大范圍清臟,針對城鄉垃圾、殘草雜物、亂搭亂建、畜禽糞便等,組織開展了三輪清垃圾、清雜物、清殘垣斷壁和路障、清庭院的“四清”活動。二是大力度治亂,治理市場攤點經營亂,引導街頭攤點,游商小販進入店內和市場經營;對縣城主要街道的建筑立面、廣告牌匾規范整治,對不符合規范的各類廣告牌牌 匾督促維修變換,使每條街道都成為美化市容的一道亮麗風景;治理“五小”門店環境亂,嚴格按照各行業衛生標準,徹底解決“五小門店”環境衛生臟亂差,以及消毒措施不落實,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持證率低,防蠅防鼠、排煙除塵設施不完善等問題;治理社區、小區管理亂。住建、環衛、社居委采取切實的措施,對環境差、管理亂的社區(小區)進行整治,大力實施亂扔亂倒、亂涂亂畫、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毀亂種等“五亂”現象的綜合整治。三是大動作規范,規范交通秩序。設置和更新城區、鎮村各類交通標識、標志,規劃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停車位,加強各類車輛停放管理,有效治理亂停亂放等行為,確保街巷暢通、有序、安全;規范建設秩序,嚴格執行城鄉建設規劃,共集中拆除違章建筑7家;規范市場秩序,合理規劃設置集市、農貿市場,新建西關農貿市場、昌平街農貿市場,重新設置電影院農貿市場,引導各類商販就近入市,劃行歸市,分類分區經營,確定早、夜市固定區域,實行剩菜剩飯、泔水垃圾定點傾倒,統一收集;規范農村衛生管理,規范污水排放、垃圾轉運、畜禽養殖、人畜分離等等,引導群眾移風易俗,革除陳規陋習,養成健康、文明、衛生的生活習慣。同時,針對不同的行業領域,開展了農村環境衛生,市容市貌,縣城綠化美化、清掃保潔,路域環境,河道環境,工礦企業和旅游景區景點等專項整治工作。
創新機制,落實責任,保障城鄉環境集中整治行動持續開展。圍繞監管、保潔和運作,形成了三大長效機制。一是創新管理機制。層層落實責任,明確各鄉鎮、各機關單位一把手為城鄉環境集中整治行動第一責任人,實行縣級領導包鄉鎮、包街道,鄉鎮領導包村委、包企業,部門領導包單位、包小巷,干部包戶,以層層簽訂責任狀的形式,建立起自上而下的責任體系。二是創新保潔機制。對居民、攤點、店面、農戶生活和生產區域實行包衛生、包秩序、包綠化“三包”,并實行垃圾裝袋、垃圾桶定點、定時清理等辦法。實施村莊環境衛生保潔制度,建立“定人員、定經費、定范圍、定標準”的長效保潔機制,各村按人口400∶1的比例建立專職保潔隊伍,全縣鄉村共有209名保潔員,工資標準每月700元,城區保潔員240人,工資每月1420元,都列入縣級財政預算。三是創新運作機制。主要是創造性地引入市場化運營方式。目前,縣委、縣政府辦公樓、城區所有街道、文化宮、奧體中心、高級中學、全民健康服務中心等場所,都已引進保潔公司,實施政府購買服務、市場化運作。目前,各單位的保潔工作運行良好,機關單位省時、省力,服務效果優質、高效。(張鵬)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