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開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源解析和聯防聯控對策研討會
柴發合等專家提出意見建議 劉予強出席
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李輝) 12月26日晚,我市召開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源解析和聯防聯控對策研討會,特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專家組一行,為我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把脈問診、對癥開方,更好地推進我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市委副書記、市長劉予強,副市長閆建國出席會議。
會上,市環保局負責人從市區空氣質量狀況、所采取的工作措施、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初步原因分析三個方面,介紹了我市大氣污染防治情況;各相關市直部門和縣(市、區)主要負責人與中國環境科學院專家進行了交流發言。
柴發合站在專業的角度,結合全國大氣污染防治形勢及我市的實際,就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作了具體指導,提出了明確意見。他說,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首先要抓住主要污染源治理這個“牛鼻子”,堅持科學治污、精準治污的原則,找準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差別化控制措施,力爭用最小的經濟代價換取最大的環境效益。對于臨汾而言,要把散煤污染治理擺在頭等重要位置,分期分批地對市區、城中村、城郊村等重點區域進行改造。從長遠考慮,改造工作要以氣和電為主,在采暖和餐廚中大力推廣煤層氣、天然氣以及電能的使用。短期內可采取“清潔煤+高效爐具”的辦法,緩解空氣污染狀況。改造區域要以市中心為原點,由內向外逐步有序擴展,擴展過程中把進入市區的大氣流場作為重點方向,加強對污染源頭區域的治理。特別是要借鑒其他城市的經驗做法,通過立法等方式,對市區重點區域中的餐館、酒店等商業性場所燃煤污染、油煙排放提出硬性規定,下大力氣做好整治工作。在工業治污中,要在準確把握大氣容量的基礎上,在工藝和布局上做文章。一方面在生產工藝上,要做好現有企業達標排放的監管工作,在治污方式上引導工業企業和城區中的“工業大院”錯季生產,并科學調整企業生產負荷由“多條生產線半負荷生產”向“半數生產線滿負荷生產、半數生產線停產”轉變,避免由于“燜爐”造成更大污染;另一方面在工業布局上,要根據風向確定工業的發展區和調整區,對于處在上風向的企業,該搬離的要搬離。在機動車的治理上,可借鑒其他城市做法,采取多種籌資方式,做好出租車三元催化器的更換工作,同時加強重點區域內柴油車和農用車的治理,切實做好重污染天氣時國Ⅰ和國Ⅱ車輛的限行工作。總之,大氣污染防控工作是一項聯防聯控聯治的體系,必須在全區域內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協調、統一治理,形成大氣污染防控“一張網”,營造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
劉予強在講話中簡要介紹了我市產業結構、地理條件、大氣污染狀況及防治情況。他說,今年以來,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斷加大治理力度,強化生態環境保障,特別是在大氣污染防治中加強了工業企業污染治理,開展了露天燒烤、建筑施工揚塵、重點區域環境和秸稈禁燒4個專項整治,實施了市區城中村集中供熱、潔凈焦發放、純電動公交車全覆蓋、公共自行車等環保工程,推進了全市空氣質量考核,出臺了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的“冬十條”,做了大量針對性工作。但是,效果不盡如人意,全市重污染天氣呈現“早、長、多、重”的態勢。這次中國環科院專家組到我市,幫助我們治理大氣污染,抗擊霧霾,這是雪中送炭,給我們帶來了信心。希望專家組發揮專長,幫助我們進一步分析找準污染源,制定防治措施,使我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更好地開展。臨汾市將按照專家組提出的科學化意見建議,強力推進鐵腕治污、精準治污、依法治污、綜合治污、聯合治污、全面治污,進一步提升大氣污染防治的科學化水平,確保空氣質量持續顯著好轉。
責任編輯:實習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