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愁時,他會吟誦“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以撫慰內心的苦悶;憤怒時,他會吶喊“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以排解胸中的憤懣。艱難時,他會高呼“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以喚起勇往直前的大無畏情懷。
他就是曲沃縣三星鑄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文生,這位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農民企業家,一直專注黨的理論知識、方針政策的學習,一生都在通過感悟偉人的胸懷,凈化自我心靈、升華自身追求,并感染了一種不畏懼一切困難的霸氣和執著,用睿智和激情、力量與氣度,沉穩地把握著企業的航舵,不斷調整前行的方向,在暗流涌動的商海中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四次推倒焦爐,精確把握企業發展脈搏
“要改,一定要改。這種污染型的焦爐要堅決改造,不然的話,我們對不起縣城數萬居民。”1993年,擔任新南街村集體企業三晉焦化廠廠長的黃文生在接到環保部門的整改通知后,當即召開廠辦會議,拆除現有焦爐,并安排各車間做好工人的思想工作。然而,當真正面對轟隆隆開來的鏟車時,一些工人仍然從思想上轉不過彎來,他們站在焦爐前圍起一道人墻。“廠長,不能拆啊,這幾百號人怎么辦呢,況且污染的廠子,又不止我們一家。”面對越聚越多的工人,黃文生深知雖然企業無論在規模還是效益都位居行業前列,但隨著環保政策的緊縮,眼下已過了“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只要掙錢、啥都能干”的年代。他撫平內心的激動,強忍著淚水,對工人們說:“大家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這種落后的爐型不符合環保要求,必須拆除,我們不能只顧眼前,不顧長遠,何況我們還生長在這塊土地上。”“拆!”工人們邁著沉重的步子,緩緩地讓開了一條道,鏟車司機加大油門,開向了那一排排焦爐……這哪是鏟焦爐,分明是在鏟他的心啊。這個廠子如同黃文生的孩子,當初建廠時,選廠址,定方案,挖地基,卸材料,他堅守在現場,對照圖紙一樣樣地把關。為了一紙批文,他吃了上頓,忘了下頓,也常常借宿在車站,條椅當床,挎包作枕,時間一到就踩著終點去敲門辦事了。從曲沃到太原,太原到曲沃,也不知往返了多少趟。
魯迅先生曾稱贊說:“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而黃文生就是這樣的勇士。1995年,三星焦化廠與武漢鋼鐵學院合作建設臨汾市第一家民營機焦爐。可是當機焦爐建到一半時,黃文生才發現因設計缺陷,這種機焦爐不能回收煤焦油。而此時為了建焦爐他已經花費70余萬元,也背了30萬元的債務。
如果拆的話,這100多萬元就打了水漂,后續如若籌不到錢,他將會傾家蕩產,血本無歸,巨額債務也會壓得他再也翻不起身。不拆的話,煉焦產生的煤焦油會白白地燒掉,既污染環境,又浪費資源。黃文生再次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拆了重建,黃文生權衡利弊、下定決心,將建了一半的焦爐再次推倒。新型焦爐投產后,產生的高溫煤焦油因性質穩定走俏市場,為黃文生帶來了豐厚的收入。三星焦化廠也擺脫了傻大黑粗,將一只腳邁入了化企的行列。緊接著,本地的,外地的,前來參觀學習的企業紛至沓來。相鄰的襄汾縣政府一度面向社會公開承諾,只要像三星焦化廠一樣建機焦爐,政府將墊付一定資金。
自此,三星焦化廠進入了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2003年,黃文生投資1000萬元,率先在機焦爐上安裝了除塵設施和環保配套設施。當年,臨汾市政府特地在該公司召開環境保護現場會,推廣這一先進做法。
2005年,黃文生一次性投資1500萬元,為半數縣城居民提供了清潔能源——焦爐煤氣,為曲沃縣城率先使用煤氣開了先河。與此同時,黃文生先后投資800萬元,對所有生產項目進行安全整改,在同行業中率先領到安全生產許可證。隨之建立的質量管理保證體系,也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2008年,隨著60萬噸/年的搗固式機焦爐二期工程的上馬投產,三星焦化相繼建立了焦爐煤氣發電機組,并將產品鏈條延伸到硫胺、粗苯等化工產品。新建的連鑄鋼鐵爐,還配套建設了發電機組,實現了節能減排和資源效益最大化。
企業在發展壯大,黃文生也在完善著自己、提升自我。他自修農大,進山西大學成人班學習,順利獲得了工程師職稱。
時光荏苒,歷史的車輪駛入了2012年,而這一年注定是三星焦化廠轉型發展中具有跨時代意義的轉折點。當年,黃文生敏銳的覺察到政府將會對焦化行業進行大的調整,三星焦化的發展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
于是,黃文生以壯士斷腕的非凡勇氣,毅然決然地將價值1億元的焦化廠進行了關停,并在保留鑄造鐵項目的基礎上,在拆除焦化廠的原址上興建新型精密鑄造園區。事實再次印證了他的選擇,201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煤焦化要按計劃完成焦化企業的整合。這一次黃文生又走在了轉型的前列,三星公司也再次實現了從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向新型產業發展的華麗轉身。
如今,三星鑄造有限公司總產值10億元新型精密鑄造園區建設如火如荼,總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的機電、建材物流配送中心已粗具雛形,新型旅游文化產業龍王廟景區也步入正軌。
搏擊商海二十五年,黃文生遵循市場經濟,執行產業政策,向科技要動力,問節能要效益,安全發展不忘環境保護,快速發展不忘良性循環,使三星公司始終沿著可持續發展的軌跡前行。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
員工是企業的主體,他們的價值取向、觀念理想、能力素質決定著企業運行的效能、發展的節奏。黃文生從加強黨的領導入手,在全縣第一個成立了民營企業黨支部,并將培育的一批優秀黨員充實到重要崗位,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非公經濟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二十五年來,黃文生建立的三星公司先后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1920個,解決了農村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問題,通過堅持每周一雷打不動的學習制度,培養了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高素質人才。
為了保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在黃文生的堅持下,三星公司與每個員工都簽訂了勞動合同,為他們辦了工傷、醫療、養老保險。老工人張進財談到在三星工作的經歷時,深有感觸地說:“我家弟兄五個,除了我一個是農民外,其他弟兄都有正式工作。我在三星打工后,黃董事長為我們老員工辦了養老保險。臨到老了,我也和其他弟兄們一樣,按月領上了退休養老金,這是我做夢都沒想到的啊!”黃文生在公司管理上熱衷親情關懷,把每個員工都看成“家庭成員”,每年公司員工子女考上大學的,他給予3000元贊助,這已成了三星公司不成文的規定。
黃文生始終記著三星鑄造有限公司身上南街村集體企業的“烙印”,他先后投資150余萬元,為新南街村修建校舍、綜合辦公樓、硬化道路,并為西南街村等6名孤寡老人每年每人給予1000元的生活補助。
能為社會做點事,我打心眼里都是高興的,這是黃文生最常說的一句話。他先后出資600萬元支持新農村建設和綠化公益事業,累計為抗洪抗震救災、防非典捐款30余萬元,出資16萬元資助群眾籃球賽體育活動。
2010年,擔任曲沃縣工商聯主席的黃文生積極建言獻策,促成了《曲沃縣古建筑認領保護暫行辦法》的出臺,并出資300萬元認領修復了曲沃西海龍王廟古建筑。
在他的帶領下,另外5名企業家也認領修復了一批瀕臨倒塌的古建筑,使珍貴的文化遺產得以保護。
由于突出的業績和無私的奉獻,黃文生先后被授予中國民營企業家社會貢獻獎、山西省勞動模范等37項榮譽。記者 王鵬鵬 李輝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