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8月7日一大早,位于曲沃縣楊談鄉萬戶村的綜合快遞網點內,負責人張凱正在幫同村老鄉呂慧芳將5公斤蘋果裝箱。只見他手腳麻利,沒過幾分鐘就將蘋果分裝在兩個大紙箱內。
“這是我家果園采收的第一批蘋果,收獲不到100公斤,前天在微信上售賣,一下子就被搶光了,今天這批走快遞的蘋果,是湖南一個客戶預定的。這不,我一大早過來,輕輕快快就把事兒辦了。”呂慧芳說,8年前,自家開始通過網絡銷售蘋果,剛開始因為沒有快遞資源,網絡銷售的效果不好。自從張凱開辦了這家綜合快遞網點,幫了十里八鄉果農們一個大忙。如今,像她家這樣的職業果農,全年產出的果實,有近一半是通過張凱這里的快遞渠道走出去的。
曲沃縣楊談鄉是有名的“水果之鄉”,蘋果、櫻桃、蜜桃、香梨等都是當地特產,很多果農靠種植水果走上了富裕之路。今年36歲的張凱,家里曾以務農為主。6年前,張凱積極響應當地政府號召,種植了7畝櫻桃,準備靠著特色種植發家致富。沒想到,種植櫻桃讓張凱發現了“商機”。
“我家的櫻桃收成很好,果子質量也不錯,但因為當時沒有什么好的銷路,導致一半的櫻桃都‘賤價’處理了?!睆垊P說,網購模式隨著地方扶貧政策被引進到鄉里,因為快遞資源匱乏,雖然很多果農在網上銷售一路“飆紅”,卻沒有辦法及時送出去,等送出去了,要不果子爛了,要不被顧客“投訴”取消了訂單。那一年,張凱剛滿30歲,通過這次櫻桃“賤賣”的遭遇,敏銳發現了快遞服務在當時的價值和作用,果斷進縣城聯系代理快遞渠道,搖身一變,從一個果農變成了“快遞小哥”。
“剛開始每天只有二十多件貨,可為了這些貨,我要跑幾十公里、好幾個村子。那時我才明白,為什么快遞公司不愿意在鄉村開設網點,因為投入太大、收入太少……”2014年,張凱在自家院子的偏房,開辦了楊談鄉第一個綜合快遞網點,同時代理了多家品牌快遞,專門為果農提供快遞服務。張凱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打倒,因為他堅信:只要挺過眼下,熬到果子成熟,“銷路”就來了。
2015年5月,楊談鄉的櫻桃成熟,十里八鄉的果農們都來找張凱代售。這一次,他賺到了開快遞網點以來的“第一桶金”。很多果農通過張凱的快遞網點,實現了“上午下單、下午出貨”的高效率發貨?!巴对V”沒有了,訂單保住了,果農高興了。那一年,眾多貧困戶因為搭上了張凱的平臺,成功摘掉了“窮帽子”。
如今的張凱,已經成為楊談鄉的“名人”。這幾年,他不斷擴展業務,在服務上下功夫。針對很多果農不懂包裝這一問題,他制作了很多樣式精美的包裝紙箱,果農只需提著水果來他的快遞網點,就可以免費配上包裝箱。有了統一、精美的包裝,果農的銷路更廣了。
張凱說:“我現在每年快遞業務這塊就有十幾萬元的收入,今年準備在楊談鄉每個行政村設立一個網點,讓果農就近實現寄遞,減少出貨的時間?!?/p>
記者 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