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5年6月2日,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在山西省建筑科學研究院調研時,詳細詢問科研人員的工作生活情況。記者李聯軍攝
智庫話題:7月16日,全省科技創新推進大會在太原召開。省委書記王儒林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小鵬主持會議。省委副書記樓陽生,省四套班子負責同志,法、檢兩長出席會議。
會上,王儒林書記指出,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把科技創新擺到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深刻認識到,科技創新是我省擺脫資源依賴的迫切需要,是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是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必須靠科技創新、全面創新的巨大力量,使資源型經濟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帶動產業的戰略性突破和重大升級,實現轉型發展,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本期發展話題,我們邀請了有關人士與智庫專家,就如何推進科技創新,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科研成果能否轉化為生產力,首先看成果本身是否具備創造性、先進性和適應性。目前,我省科研與經濟是兩層皮,科研成果與市場需求脫節,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不具備產業化條件。
——山西省科技廳發展計劃與成果處處長 牛青山
科研成果有多大的可能被轉化,首先看成果本身是否具備創造性、先進性和適應性,前兩個要素是檢驗科研成果是否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后一要素是判斷成果是否能滿足市場需求,三個要素缺一不可。目前,我省好多專利成果并不能滿足這些條件,科研與經濟兩層皮的問題長期沒有解決,與市場需求脫節,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并不具備產業化條件。
科技創新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內生動力;產業和產品創新是科技創新的最終目標;科技創新助力傳統產業振興、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培育新興業態成長。建議大力實施科技工程化、產業化,推動全省產業創新和產品創新。
——山西省社科院能源經濟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 劉曄
科技創新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內生動力。山西作為資源型欠發達省份,受科技工程化、產業化水平較低影響,科技創新對產業升級的支撐力較弱,全省產業結構畸重特征顯著,主導產業高度集中、發展后勁明顯不足;接續產業規模偏小,難以承擔支柱地位。科技成果的工程化、產業化是將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的橋梁,是科技創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組成部分。科技成果只有完成工程化并面向市場實現產業化,才能真正轉化為強大的現實生產力,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當前,山西應以大力實施科技工程化和產業化為抓手,著力推動全省產業創新和產品創新。
產業和產品創新是科技創新的最終目標。山西應確立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產品創新的政策導向,在科技成果工程化、產業化上重點突破,針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的發展需求,圍繞產業鏈配置創新鏈,通過招標、委托和自發等方式,組織引導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合作共同體聯合攻關,開發具有重大影響的關鍵共性技術和產品,搭建創新平臺,培育創新團隊,建設產業化示范工程和基地,全面提升產業、產品創新能力,最終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和產業競爭力的提升。
科技創新助力傳統產業振興。煤焦電等作為山西傳統支柱產業,要想在轉型發展中實現“涅磐重生”,必須依賴于創新驅動。山西傳統產業發展應遵循“安全、清潔、高效、低碳”理念,從以下三方面實現創新發展,一是采用最新科技,與信息化融合,加大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力度;二是向節能環保的綠色產業轉型,大力提升傳統產業的節能減排水平;三是進入新興產業的產業鏈。傳統產業創新發展離不開重大科技專項的扶助,山西應針對行業和技術領域特點,整合資源構建共性技術研發基地,重點開發大型礦井建設技術及邊角地塊、殘留煤柱煤炭復采、保水、充填開采技術,復雜地質條件下煤與伴生資源安全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開采技術;煤礦瓦斯高效增透技術、深部煤層和低透氣性煤層瓦斯安全高效抽采技術、低濃度瓦斯和乏風瓦斯安全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煤炭洗選、低階煤提質、水煤漿制備等煤炭加工技術和稀缺煤種深度分選技術;中低溫煤焦油制清潔燃料及化學品關鍵技術;超超臨界燃煤發電、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IGCC)、分布式能源、低熱值煤發電、高效空冷發電等技術。大力發展傳統產業成套技術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知識轉移和技術擴散機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形成傳統產業成套技術優勢和產品優勢,提升傳統產業增長潛力,拓展傳統產業發展空間。
科技創新推動新興產業發展。新興產業是競爭高地。山西應重點支持發展高端裝備、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等新興產業,圍繞新興產業需求部署創新鏈,突破技術瓶頸,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全力支持加快新興產業科技創新步伐,提升新興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形成資源型經濟轉型的新引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和技術路線選擇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制定規劃、技術標準、市場規范和產業技術政策等進行引導。加大對企業主導的新興產業鏈扶持力度,支持創新型骨干企業整合創新資源。設立山西省新興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產品創新。產業創新與產品創新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山西要全面推進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向高端化、品牌化發展,通過轉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研制一批重要產品技術標準,大力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產品,培育一系列新興產業拳頭產品,提升產業層次和競爭力。
科技創新培育新興業態成長。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傳統產業、現代制造業和現代農業相結合,不斷催生新興業態。開展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及地理信息等相關軟硬件產品開發及應用示范。開發基于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智能終端、電子商務、智慧旅游、游戲、APP等信息消費產品及平臺,促進終端與服務一體化發展。
要推進山西科技創新,就必須認真貫徹全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加快建立以產業創新為重點的科技創新新機制,努力構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新格局。
——山西省統計局 張艷鵬
近期,我省召開科技創新推進大會,研究制定關于實施科技創新的若干意見,對山西的全面創新、科技創新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要推進山西科技創新,就必須認真貫徹全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加快建立以產業創新為重點的科技創新新機制,努力構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新格局。對于如何進一步推進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我有幾點建議: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抓住薄弱環節,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科技投入機制,加大人才開發力度,完善激勵機制,促進科技成果在我省轉化。
二是突出發展重點,服務產業轉型,重點在煤炭、電力、焦化、煤化工、裝備制造、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的科技創新上狠下功夫。
三是聚焦低碳發展,推動煤基科技創新,大力實施低碳創新行動計劃,深入推進煤基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辦好低碳發展高峰論壇,力爭在高碳資源低碳利用、黑色煤炭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
四是大力推進品牌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企業管理創新,統籌推進全面創新。
五是突出企業主體地位,有效整合科技資源,推進平臺開放和資源共享,提升協同創新能力。
六是高效務實推進山西科技創新城建設。抓好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做好新項目引進、公共基礎設施開工、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等工作。
山西經濟結構偏重,主導產業均處在價值鏈的最低端,劣勢非常明顯。只有依靠科技創新,全面提升產業素質,壓縮低端產業鏈的比重,提高高端產業鏈的比重,深度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才能走出經濟困局。
——太原日報經濟部主任 武永清
今年以來,山西與全國其他資源型地區經濟遭遇“塌陷式下滑”。經濟大幅下滑省份共同特點就是產業結構偏重,主導產業處于全球產業分工價值鏈的低端。具體分析,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大體分為五個主要環節: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服務。產品研發和設計及銷售及售后服務居于價值鏈高端,獲得整個價值鏈利潤的絕大部分,中間的生產組裝居于價值鏈低端,只能獲得極低的加工費。這條兩邊高、中間低的價值鏈U型曲線,被稱為微笑曲線。
蘋果手機用極端的方式演繹了微笑曲線理論:一部蘋果手機美國市場售價500美元。制造成本179美元,其中172.5美元用來購買日本、德國和韓國的各種組件,負責組裝蘋果的中國企業得到的,只有少得可憐的6.5美元加工費。毛利321美元,負責研發和設計的蘋果公司獲得一半,分銷商和零售商拿走剩下的一半。
產業的全球化分工布局不是讓世界變“平”了,而是不斷擴大著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財富鴻溝。少數國家依靠強大的研發設計能力,成為全球的創新之源;多數發展中國家被壓在價值鏈的低端,只能提供初級產品或廉價勞動力,產出越多,與發達國家差距越大。而且,跨國企業將制造基地候鳥般遷徙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往往給制造基地所在國家帶來經濟的劇烈波動和風險。
山西經濟結構偏重,主導產業均處在價值鏈的最低端,除了煤焦等初級產品,就是簡單的加工制造,劣勢非常明顯。我們也欣喜地看到,隨著近年來新興產業不斷崛起,山西科技創新城快速建設,我省產業結構正在發生積極變化。這其中,科技創新的作用不言而喻。只有依靠科技創新,全面提升產業素質,壓縮低端產業鏈的比重,提高高端產業鏈的比重,深度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才能走出經濟困局。希望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抓科技創新,重新塑造全省產業的價值鏈。
智庫建議:
1、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科技投入機制,加大人才開發力度,完善激勵機制,促進科技成果在我省轉化。
2、科研成果,必須要面對市場和企業,研發要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具備創造性、先進性和適應性。
3、大力實施科研成果工程化、產業化,推動全省產業創新和產品創新。
4、科技成果,既要助力煤、焦、電等山西傳統支柱產業振興,又要推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發展。
5、依靠科技創新,壓縮低端產業鏈的比重,提高高端產業鏈的比重,深度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助推山西走出經濟困局。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