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7月6日訊(記者 胡麗娜)山西省《機關干部入企服務常態化專項行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今日出臺。省經信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占祥表示,通過干部入企,找癥結、送政策、打通梗阻,給企業營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營商環境,這是打好我省轉型綜改“組合拳”的關鍵之舉,也是經濟轉型發展的迫切需要。
去年9月份以來,我省各級各部門集中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萬名干部入企服務工作。據統計,省市縣三級共選派14477名干部,入駐4580戶企業,收集企業反映問題8812個,問題解決率達99%。為鞏固和擴展萬名干部入企服務工作成果,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今年年初,省政府制定了《關于建立服務常態化工作機制的通知》,從建立機構、暢通問題受理渠道、高效協調解決問題、加強監督考核等方面,建立完善服務企業常態化機制。
此次《方案》明確,今年我省將建立入企服務長效機制。其中,包括省經信委、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省住建廳、省農業廳、省交通廳、省國資委、省中小企業局等多個部門,分別建立工業、服務、商貿、建筑、農業、交通等行業、領域困難企業幫扶聯絡員制度,完善重點項目分包責任制,確定困難企業和重點項目名單,充分發揮綜合協調作用,幫助解決企業問題,推進項目建設。從企業類型看,覆蓋了一產、二產、三產的各類企業;從企業規模看,既有省屬國有大型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也有規模以下的中小企業,覆蓋類型更全。
在問題渠道受理方面也將有所突破。充分發揮“互聯網+服務”的作用,通過網上平臺、入企服務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種形式,及時推送宣傳惠企政策。常年受理本行業、本領域企業問題訴求,有針對性地協調解決問題訴求,推進服務企業常態化。
此外,政府將全力兌現此前對民營企業的承諾。省、市、縣各級工商聯及有關部門聯合開展民營企業走訪調研活動,掌握當地政府對民營企業在項目投資、政策支持、資金幫扶、拆遷補償等方面已經承諾但未兌現的問題。通過集中調研走訪,收集、梳理、匯總問題清單,分類建立臺賬,移交省直相關部門和各級政府。省直各部門、各市縣人民政府對移交的問題進行解決,兌現對民營企業的承諾,確保政策措施落實不走樣、不摻水。在此基礎上,省、市、縣三級政府督查室組織開展民營企業政策落實“回頭看”專項督查行動,對省直相關部門和市、縣級政府的兌現承諾落實情況進行總結和評估。
民營企業可直接到當地的市、縣工商聯反映政府承諾未兌現的事項。省工商聯在省政務中心(太原市小店區塢城南路50號)的“民營經濟綜合服務窗口”現場受理民營企業反映問題。企業在反映問題時需要提交書面材料和政策依據。聯系電話:0351-3913311,郵箱sxsgsljjb@163.com。
張占祥表示:“‘馬上就辦’,使改革帶來的紅利摸得著、看得見。從實際看,干部入企服務,不僅對企業知曉政策、理解政策、用足政策大有幫助,更對政策落實解決‘中梗阻’、消除‘最后一公里’切中要害。只要實現服務面對面、‘零距離’,就不難用好、用足政策,釋放政策紅利、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同時,干部入企服務對砥礪干部思想,改變工作作風,鍛煉干部隊伍,也將發揮重大作用,是改革者在實踐中錘煉本領的大好舞臺。”
責任編輯:席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