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山西省中醫院著力發揮中醫藥優勢,全力保證中醫藥全流程、全鏈條參與到對抗疫情的各項工作中,勇當抗擊疫情的中醫藥先鋒,彰顯出這所全省最大的公立中醫院沖鋒在前的使命意識、迎難而上的職業擔當、大醫精誠的為民情懷。
在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奔跑著中醫專家的身影
2月17日上午,在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負壓病房里,患者高某精神狀態很好,通過視頻連線,高興地對會診的醫生和媒體記者們說:“經過吸氧、靜脈滴注、加服中藥湯劑治療,我的癥狀都沒有了,就安心等著康復出院了。”
此時,一貫以冷靜、嚴肅著稱的全國名中醫、山西省中醫院原院長王晞星,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連日來,不斷傳來患者病情平穩、恢復良好的消息,這既是中醫藥及早介入、及早治療的成果,也是對連續作戰多日的醫生的最好回報。”王晞星說。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對中醫藥早介入、早治療提出明確要求。省中醫院第一時間規劃,第一時間動手,第一時間參與,1月21日即成立了山西省中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領導組,全面安排部署抗擊疫情工作,從人、物、藥、流程、環境再造等方面做好了中醫藥全面參與的一切準備。“若有戰,召必征!”王晞星、孫郁芝、劉光珍……我省中醫界的15位專家齊聚中醫救治專家組,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奮勇當先。
作為山西省中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家組的組長,王晞星從踏上戰場的那一刻,就開啟了“加速跑”的模式。這位年過六旬、享譽全國的醫者,帶領專家組成員,以國家中醫防控方案、省級方案為指導,根據非典、禽流感等傳染病診治經驗,結合山西省新冠肺炎發病人群、發病區域、發病特點以及山西地理特點,氣候特點,形成了我省新冠肺炎中醫防治新思路。
“中醫把此次新冠肺炎定性為疫病。經對病例進行分析、實地觀察,確定了這次疫病的病理主要是濕、熱、毒、淤。發病的臟器主要在肺,它可以向心、肝、脾、腎四個臟器轉變。”王晞星介紹,中醫治療思路要從瀉肺、養心、保肝、涼血、清熱、解毒等方面入手。但是,在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過程中,危重癥患者和重癥患者、中度患者、輕度患者不能使用同一種治療方案,對于危重癥患者特別是60歲以上,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并發癥的患者,提倡“一人一癥、一癥一方、一人一策”的治療方案,辨證施治才能取得更好的療效。
在救治重癥患者的戰斗中,彰顯中醫藥的力量
一位在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住院的病情危重女患者,由于發燒、咳嗽、氣喘等癥狀,一直吃不下、睡不著。連續服用幾服專家組開出的中藥后,睡眠好了,咳嗽減輕,氣喘好轉,精神狀態也好了,現在已從重癥病房轉到普通病房。她也是中醫藥辨證施治的受益者之一。
連日來,王晞星帶領專家組成員深入晉中市傳染病醫院、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以及平遙、太谷等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行程3000余公里,參與臨床會診、討論20余次,經過鉆研探索、科學論證、辨證施治,根據不同人群、不同體質、不同病程特點,制定了針對病患全周期的“一人一方”,分型論治新冠肺炎中醫防治方案,取得了明顯的療效。截至目前,確診病例中,中藥湯劑及中成藥的使用率達98.4%,總體有效率達90%。
只要患者有一線生機,醫生就一定要付出百分的努力。專家組特別關注重癥患者的救治,經過細心調治的重癥患者,目前均有癥狀轉輕的趨勢,有的已經達到出院標準。
依據專家組方案中的處方要求,省中醫院選用道地藥材,嚴把中藥飲片質量關和煎煮質量關,實現了全省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使用中藥的“六統一”,即統一飲片、統一配方、統一劑量、統一煎制、統一質量、統一配送,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中藥飲片質量對治療效果的影響。通過中西結合治療提高療效,使重癥轉輕,輕癥提前痊愈,縮短患者的住院日。截至目前,為全省確診、疑似病例,易感人群,一線醫護人員,山西支援湖北醫療隊,免費調劑、免費煎煮、免費配送中藥煎劑共計12521人份,62605劑。
這些數字的背后,無不浸透著省中醫院全體職工的心血和汗水。醫院藥劑科主任王世偉的整個春節假期都是在醫院度過的,由于睡眠嚴重不足,黑眼圈尤為明顯,眼睛里也布滿了血絲。“我們藥劑科、煎藥中心的同事們加班加點,不辭辛勞,就是為了給一線供應充足的制劑,這份工作雖然瑣碎,但是使命光榮。”春節期間,快遞公司放假、人員不足,醫院黨委副書記李輝積極協調運力,把煎煮好的中藥第一時間送到患者及一線醫務人員手中。目前,配送里程已超2萬公里。
在全面參與疫情防控的部署下,貢獻山西中醫藥的智慧
“山西中醫藥抗擊疫情的經驗和成果,也在湖北臨床一線救治中廣泛應用,使當地患者受益。”該院肺病科副主任醫師關煒,是我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潛江分隊隊員,關煒將救治方案應用于29例確診患者,在改善確診患者發熱、干咳、乏力等癥狀,保護臟器、縮短病程、促進痊愈以及減輕激素副作用等方面效果明顯。
省內外患者的臨床應用獲得良好療效的反饋,也極大鼓舞了全院上下的士氣。醫院副院長劉光珍和郝旭亮立即組織了20余人的科研隊伍,對中醫專家組提出的五套方案逐一進行分析研究,做實驗,分析數據,編寫材料,僅用了8天時間,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研項目申報材料,并獲得了山西省科技廳設立的新冠肺炎應急項目立項和資助,同時,還申報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急專項項目。
2月14日,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同批復了山西省中醫院關于申報5種治療新冠肺炎醫療機構制劑的申請。“這5個制劑正是專家組在臨床實踐中取得良好效果的中藥制劑,分別為觀察期方、初期方、中期方、重癥期方、恢復期方,針對不同人群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不同情況加以區分。這就意味著,我省所有的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都可以針對性地辨證使用適合我省病例特點、覆蓋全部治療階段的醫療機構制劑,這對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院黨委書記譚利國介紹。山西成為繼廣東、四川、陜西、云南之后,全國第五個獲批防治新冠肺炎制劑生產的省份。
醫院制劑室主任王曉春告訴記者,從2月14日拿到批復的那天,科室工作人員就一直堅守崗位,檢測中藥飲片原材料,保障用藥質量,保障生產流程,24小時不停歇生產制劑,以滿足患者需求。“這也是一場和病魔的賽跑,保證制劑的充足供應是我們的職責。”王曉春說。
雄厚的中醫藥醫療實力,精英薈萃的中醫專家團隊、高質量的中藥飲片來源、高效的制劑生產能力,以及全院1800名職工勇于擔當、甘于奉獻、通力協作的精神,打造出一支強大的勇當抗擊疫情的中醫藥先鋒隊伍,正在為防控新冠肺炎貢獻中醫力量和中醫智慧。
記者秦 洋 本報通訊員趙惠峰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