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堅持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升疫情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完善公共衛生應急法律法規,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著力從體制機制層面理順關系、強化責任。”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為我們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保持靈敏反應,做好監測預警,提供了根本遵循。
抓好防控、兵貴神速,決不能遲滯采取因應措施。做好監測預警,一旦有情況,必須當機立斷采取措施。要發揚前期防控工作“百分之百”的精神,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動態摸排識別重點人員,全部納入閉環管理,保持靈敏反應,堅決防止漏管失控。
要建立健全多點觸發、靈敏高效的反應機制。明確每個觸點的部門責任,防止因貽誤戰機導致疫情反彈。要落實“面上放開、點上精準、關口內置、閉環管理”工作策略,找準靶點,對癥施策,加強全省農貿市場、海鮮市場等重點場所全面排查和定期、不定期抽檢工作,加強生鮮產品冷鏈流通環節的管理監測,加強郵件等物品消殺工作,進一步提高防控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
要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專業化人才培養至關重要,要從人才培養源頭出發,培養臨床+預防復合型人才,尤其要面向基層加強中國特色全科醫生培養,使他們能夠擔負“一崗雙責”,既成為百姓健康的守護人,同時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門控”,做到關口前移,早發現、早上報、早預防,準確切斷傳染源,避免疫情在轄區內擴散。
加強基層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勢在必行。要提升核酸檢測能力,進一步加強應急基礎設施建設。要有計劃、有重點、分步驟構建適合區域特點、靈敏、高效的預警應急系統,將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網絡建設納入城市安全信息共享網絡系統。要加強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專業隊伍的建設、培訓和演練,提高應急管理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決策能力。
“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同步全面提升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的科學化、法治化水平,讓公眾普遍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和綠色健康生活方式。凡此,無不是保持靈敏反應、做好監測預警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
徐補生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