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危房改造保安居
產業發展促脫貧
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征程。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于人民,小康源自奮斗、小康點亮生活,7月2日起,《山西新聞聯播》推出專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記者編輯將用鮮活的鏡頭記錄和呈現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壯舉,充分彰顯我們黨擔當使命、一諾千金的不懈追求,展現三晉兒女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匯聚起堅定信心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呂梁市石樓縣把危房改造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著力點,讓貧困人口住得放心、住得安心。忻州市繁峙縣則依托傳統畜牧養殖業出臺扶持政策,以產業興旺推動鄉村振興。
呂梁臺記者 陳然:這里是呂梁,我現在是在石樓縣龍交鄉甘河村謝玲珍大姐家改造后的新院落,這里的村莊大多依山而建,但是因為水土流失和年久失修等原因,土窯洞大多數都變成了危房。經過政府的財政補貼,對這里所有的危房進行了改造。
告別老舊危房,住進敞亮的新院,石樓縣近年來在龍交鄉開展土窯洞磚塊套圈危房改造試點,謝玲珍家的三眼土窯洞被列入了危房改造范圍,經過前期鑒定和公示,不僅完成了改造,政府還給她家的每孔窯洞補助1.6萬元。
石樓縣龍交鄉甘河村村民 謝玲珍:改造時用磚從前到后全鋪了,然后抹了水泥,抹了白灰,亮堂堂的,住在里面舒服、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住房安全有保障,主要是讓貧困人口不住危房。石樓縣累計投入2億元實施了農村安居工程,對農村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困難殘疾戶、低保邊緣戶等四類重點對象的土窯洞危房實施改造,還探索出了“土窯洞里箍磚窯,鋼筋噴漿固土窯”兩種技術模式,讓老百姓既能住上現代安全房,還保留了傳統的居住習慣。
石樓縣龍交鄉甘河村村民 辛五平:住進去以后人就有了安全感,心里踏實。 石樓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 張文元:我們繼續對未搬遷的四類重點戶進行了全面排查,讓困難群眾真正實現居有所安、居有所樂。
今年,石樓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受到了國務院督查激勵。打贏脫貧攻堅戰要抓好住房保障,更要發展產業,忻州繁峙縣新建了牲畜交易市場,以畜牧業帶動鄉村振興。
忻州臺記者 米建敏:我現在是在繁峙縣農發村設立的牲畜交易市場,周邊農戶正陸續把養殖的肉牛拉運到這里,市場交易一派火熱景象。
韓新軍是繁峙縣金山鋪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聽說鄉里辦起了牲畜交易市場,早有養牛念頭的他早早過來挑選了4頭肉牛,在做完檢疫和保險登記后,他很快就辦好了交易手續。
繁峙縣金山鋪鄉建檔立卡貧困戶 韓新軍:我是精準扶貧戶,通過國家補貼,每頭牛補助3700元,總共補助了14000多元。
過去想買牛賣牛,農戶都得去內蒙、東北一帶找市場,現在家門口建起交易市場,不僅解決了周邊群眾牲畜買難賣難,而且當地政府還劃撥專項資金,為養殖戶提供資金扶持和風險保障,調動了廣大農戶的養殖積極性。
繁峙縣農發新村黨支部書記 郝常喜:這個牛入了保險以后,如果出現死亡、疾病,牛出了問題,死一頭牛保險公司賠7000元。
現在這個市場牲畜年交易量預計可達5萬頭,接下來當地還將建設屠宰加工車間,形成集肉牛養殖、交易、屠宰、加工全產業鏈。
繁峙縣農發新村黨支部書記 郝常喜:我們一定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推動縣域畜牧業特色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