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辛苦了,吃根雪糕解解渴”“今天天氣真熱,師傅來根雪糕吧”……
炎炎夏日,一根雪糕,一份清涼,一片真心。6月30日中午,當記者來到朔州市朔城區一中時,該校教師蘭會云正帶領多名學生頭戴安全帽,手拿雪糕箱,給改建學校教學樓的施工人員送雪糕。“當教室里的孩子看著窗外汗流浹背的建筑工人,他們是否會想到這些工人也是其他孩子的父親呢?于是,我買了300多根雪糕,帶著班里10個孩子,走進正在施工的工地去給工人們發雪糕。雖然工地很泥濘,但是孩子們很開心,工人們也很開心!”蘭會云老師高興地說,“這不僅僅是送雪糕,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要理解父母的辛苦,教育他們與家長真誠地對話,減少他們和家長的矛盾,避免出現過激行為。”
從小處著手,從小事做起,這就是朔城區校園普遍開展的“微治理”。
“學生的矛盾不出班,師生的矛盾不出部,父母、子女矛盾不離家,家校的矛盾不出校。各學校通過積極開展道德大講堂、社會實踐活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家校共育課堂、法治教育進校園等活動,讓同學感情加深,讓師生彼此了解,讓家校合作愉快,共同營造和諧、平安、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朔州市朔城區教育局局長魏立山說。
據了解,朔城區教育局以“三零”單位創建為抓手,積極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建設向基層校園末梢延伸,探索出一條教育系統“微治理+”的“三零”校園創建新模式,實現了校園更安全、管理更先進、風氣更良好的新局面。
微治理+黨建。該局堅持把黨政融合發展落實到“三零”單位創建工作全過程,統一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示范引領作用,廣泛宣傳創建工作內容、重要意義、取得成效等,努力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安全治理效能,推動“三零”單位創建工作步入“快車道”。
微治理+教育。堅持整合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力量,圍繞“零上訪零事故零案件”主基調,在線開展“菜單式”“點對點”的家校共育線上討論交流活動。充分發揮法治副校長的專業知識,開展普法講座,提升校園法治教育專業化水平。大力開展“先進集體”“師德標兵”“勞動模范”等評選活動,選樹先進典型,教育引導師生講文明、樹新風、爭先進。
微治理+監督。堅持對校園腐敗懲處力度,始終保持正風肅紀的高壓態勢。健全教師、家長、社會“三位一體”廉政監督網絡,設立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微決策”,有效提升學校干部和教師廉潔自律水平,共同為“三零”單位創建貢獻“微力量”,營造風清氣正的好氛圍。
本報記者馬占富 本報通訊員關一飛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