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這地里都種玉米,現在改種黃花了,可得好好打理呢,咱脫貧致富可就靠它了。”這幾天,渾源縣西留村鄉車道口村農民喬建清每天都在黃花地里忙活,澆水、鋤草、施肥……去年,在政策扶持下,老喬把家里的6畝地全種上了黃花,眼看著黃花苗一天天長大,老喬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忘憂花開分外香,黃花鋪就致富路。近年來,大同市把黃花產業發展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振興鄉村的重大舉措,全力打造脫貧致富“黃金產業”,走出一條區域化布局、規模化擴張、產業化運作、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的發展之路。
小小黃花釋放出了巨大的產業能量、價值能量和品牌能量,成為推動脫貧攻堅、調整產業結構、建設美麗鄉村的新動能。
做足特色文章:昔日黃花菜變身“農家寶”
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黃花菜俗稱“金針菜”,學名“萱草”,又稱“安神菜”“忘憂草”,具有止血、消腫、鎮痛、清熱等功效,與香菇、木耳和竹筍并稱“中國干菜四大珍品”。
“云州區種植黃花已有600多年歷史,從明朝開始,云州區就有‘黃花之鄉’美譽。”對自家黃花的種植歷史,云州區黃花辦主任安一平熟稔于心。
據安一平介紹,大同與湖南祁東、陜西大荔、甘肅慶陽并稱全國黃花四大產區,而大同黃花擁有色澤金黃、角長肉厚、一花七蕊等獨特上佳的品質,全國客商公認優于其他產區,產品在市場上一直供不應求。
其實,省政府很早就意識到大同黃花的發展潛力,1975年將該區確定為黃花生產基地縣。但與其他三大產區相比,大同黃花發展一直不溫不火。安一平道出了其中緣由:“受水地少、采摘勞力不足、晾曬場地不夠、前三年沒收益、冰雹和病蟲害等困擾,長期以來,始終走不出‘小打小鬧’的圈子,農民守著‘香餑餑’卻過著窮日子。”
2011年,云州區委、區政府將黃花產業確定為“一區一業”主導產業,強力推進。
一切圍繞黃花產業發展,一切服務黃花產業發展。幾年間,云州區打出“組合拳”,成立黃花辦和黃花協會,先后出臺各類扶持政策21項,財政累計投入資金4.1億元,開啟了全程“保姆式”服務模式:建設高標準農田種黃花;給予農民每畝1000元補貼;黃花種到哪里,水利設施跟到哪里;新建晾曬場地、開放公共場地,解決晾曬難題;為黃花上保險,徹底解除農民后顧之憂;實施“黃花貸”,緩解資金不足問題……
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農民種黃花熱情升溫,由過去“不想種”變為“爭著種”。短短幾年,云州區黃花種植面積從2011年的2萬畝發展到如今的16萬畝,盛產期黃花達7萬畝,產值達7億元,形成1個2萬畝、8個萬畝片區和109個專業村。
云州區還將黃花產業與生態旅游、文化康養等深度融合,投資3000多萬元打造火山黃花田園綜合體,建成火山天路、忘憂大道、忘憂農場、吉家莊旅游小鎮,形成以黃花為媒的鄉村旅游點23個,成為全市推動鄉村振興、發展休閑旅游業的成功典范。
采取超常舉措:小黃花釋放脫貧“大能量”
一株忘憂草,萬戶樂眉梢。每年7月盛夏時節,一片片金燦燦的黃花隨風搖曳,忙碌采摘的農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晾曬場里滿是一籠籠蒸餾出來的黃花菜,仿佛黃金鑲出來一樣……
“我們村這幾年共種植黃花1700畝,目前全部進入盛產期,村民們靠種黃花脫了貧、致了富,有的村民還在市里買了車和房,這可都是小黃花的功勞啊!”說起這幾年種黃花脫貧致富的經歷,云州區瓜園鄉瓜園村黨支部書記李成感慨萬千。
安一平說,進入盛產期的黃花,畝均收入達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在6500元以上,目前全區已經實現農業人口人均1畝黃花的目標。
按照“公司+農戶+基地”“村集體+合作社+產業”等模式,云州區鼓勵農民流轉土地獲得租金、在合作社打工獲取薪金、合作社分紅獲得股金,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
云州區峰峪鄉徐家堡村農民徐尚祿通過“三變”,每年收入3萬多元。目前,云州區共成立黃花專業合作社95家,共吸納7905名貧困社員,種植黃花2.8萬畝。今年,該區投入2000萬元,對50個黃花扶貧合作社流轉的2.2萬畝土地進行補貼。
2018年,正值脫貧攻堅爬坡要勁的關鍵時刻,大同市召開黃花產業發展大會,發出總動員令,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明確重點任務,采取超常舉措,全力以赴把黃花產業做大做強做優,使之成為全市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
“全市黃花產業發展大會的召開,將大同黃花產業推向了高質量、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會上出臺的十項‘真金白銀’扶持政策,為全市黃花產業做大做強注入了強勁動力。”該市農業農村局蔬菜辦主任于天富說。
2019年,該市財政拿出1億元專項扶持資金,重點扶持黃花加工龍頭企業、黃花產業園建設、黃花種植補貼等。在此基礎上,云州區投入4600萬元,建設配套噴灌2.7萬畝、共享冷庫38個;天鎮、陽高、渾源、廣靈等縣區對新發展黃花每畝分別給予1000元、900元或800元的補助……
利好政策猶如一針強心劑刺激黃花產業快速發展。去年,該市新增黃花種植面積6.3萬畝,總面積達到23萬畝。今年,全市要新栽黃花3萬畝,使全市黃花總面積達到26萬畝。
記者在去年編制的《黃花產業2019-2023年發展規劃》中了解到,該市規劃以云州、陽高、天鎮、渾源、靈丘、廣靈“六大片區”為重點,大力發展黃花產業,到2023年全市黃花總面積力爭達到30多萬畝。
叫響本土品牌:強力打造鄉村振興“大引擎”
在云州區興農黃花科技有限公司車間里,工人們正在認真分揀黃花菜,一條條生產線正開足馬力加快生產。2018年,該公司投資5000萬元上馬了黃花深加工流水線和產品研發中心,精心研制出黃花咀嚼片、食用醬和黃花泡菜等120道黃花菜品和產品,打造出獨具特色的“黃花宴”,深受市場青睞。
近年來,該市共培育黃花龍頭企業10多個,研制開發了不同系列的黃花產品:黃花菜品、冰鮮黃花、黃花系列飲料、黃花真空冷凍、黃花提純、黃花潔顏面膜……一時間,黃花深加工和延伸產品紛紛面世。
目前,“大同黃花”商標已經通過了原產地保護認證,云州區已成為國家黃花種植和加工標準化示范區、國家級和省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全國綠色食品原材料(黃花)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全國農副產品百強區域品牌,“大同黃花”已成為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
“隨著全市黃花面積的不斷擴大,從種植管理、采摘烘干、產品深加工、銷售方式和渠道等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采訪中,安一平也直言點出了目前黃花產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新市場拓展比較慢,跟不上產業發展步伐;銷售人才匱乏,缺乏走出去直銷的魄力和膽識;晾曬和烘干條件有限、雇人采摘黃花良莠不齊,影響到整體質量;黃花本地消費拉動力不強;黃花深加工能力欠缺,黃花消化轉化能力不夠,黃花附加值有待提升……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大同市已經按照“市場運作、產業帶動、科技支撐、人才保障”的發展模式,開始在黃花加工銷售、品牌創建和產業融合等關鍵環節發力,促進黃花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深化與中國農大、中國農科院、山西農大、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提升產業科技水平;深化與“京東”等電商公司的合作,建立黃花產業電子商務平臺,打造“大同黃花”線上品牌。云州區近年來依托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項目,共建成119個區鄉村三級電子商務服務點。
4月13日,省政府第65次常務會議決定設立云州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這一利好消息來得太及時了,對于提高大同黃花的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促進全市黃花產業提檔升級非常重要。”安一平興奮地告訴記者。
本報記者趙志成 本報通訊員苑捷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