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山西省統籌推進脫貧攻堅,精準施策,把各項工作往深里走、往實里抓,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了全面客觀反映我省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的階段性成就,總結經驗,勠力前行,黃河新聞網特別策劃了《小康路上》系列專題報道,圍繞山西省脫貧攻堅舉措成效、先進人物、典型事跡、優勢產業項目、基層扶貧干部等內容進行采訪,真實書寫“脫真貧、真脫貧、不返貧”的山西答卷。
黃河新聞網朔州訊(記者石晶)來到山西朔州窩窩會村的宏澤養牛場,一股草香味兒撲鼻而來。“這是我們鋤青草料的香味,這種草料存放時間長,牛吃上也好吸收,很有用。”養牛場的負責人武臣介紹說。
來到牛棚,記者看到,這里的牛個個膘肥體壯,長勢良好。武臣介紹說:“咱們牛棚里現在有150多頭牛,自2018年我們自己搞起母牛養殖,養牛場的經營越來越好,每年光利潤就有500多萬元。”
為了讓村民們有一條致富的道路,武臣發現在退耕還林后,窩窩會村周邊的草料長勢很好,有良好的養殖環境。2016年4月份,武臣開始在村中搞起宏澤農牧專業合作社,籌建養牛場。武臣說:“我最初就是想給大家找一條致富路,我先帶頭,帶領村里的鄉親們一起致富。”
正值晌午,在養牛場工作的申大爺正在準備飼料,機器轟鳴聲陣陣,一袋袋玉米磨成面,混合成牛飼料。申大爺向我們介紹:“咱們這里的牛每天早晚吃草料,中午吃飼料。牛能吃好,才能長好。”
“以前村里種的玉米都需要外地人來收購,現在我們村里的玉米都讓我們場收購了,我們按市場價收購,過稱以后直接結賬,村里人們也放心,極大地調動了村民的種地積極性。不僅是我們本村,連周邊村的村民們也想讓養牛場收購他們的莊稼。現在我們每年都能收購鋤青4000多畝,玉米200噸左右。到了春耕時候,場里的牛糞肥免費分給村民們,還能為大家減少春耕支出。”武臣向記者介紹說。
“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好,武場長對我們也關心。”趙大爺對記者講,“自從了解到我們家困難以后,武場長就安排我到場里上班,以前光種地,收入少,現在在養牛場上班,有了穩定收入,還不耽誤種地,我現在也跟著咱們場子成功脫貧了!”
經過多年的經營,看到繁榮的養殖場,村民們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很多人都開始搞起了養殖業,能惠及鄉親,武臣很是高興。“村民們跟著場里養牛,我們場免費提供技術,有問題了找場里,場里都給大家解決,讓村里人們放心又安心。”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一年,我們不僅要讓本村人脫貧致富,還要帶動周邊村一起致富,我們今年又新建了兩座牛棚,還要再買一些牛回來,把養殖規模再擴大,讓養牛場幫扶更多貧困戶,讓大家都跟著我們養牛場一起致富。”談到未來的發展,武臣眼中滿是干勁。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