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在聞喜縣寧馨苑小區,小區內的老中青三代黨員一起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劉佳攝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8月5日下午5時許,在朔州市朔城區北城街道建設路社區服務中心黨員活動室,社區正在組織人員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當天下午,社區黨支部書記楊葉組織社區黨支部成員、部分黨員、工作人員和社區志愿者共22人,認真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專題十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里《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所有學習人員聚精會神,深研細讀、字斟句酌,深刻領會思想精髓和核心要義。
“民政工作這一塊,與社區工作息息相關,涉及到特殊群體、民政救助、低保等,我們日常要多關心關心老年人、殘疾人,將工作做好。”“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講到,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扭住突出民生難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爭取早日見成效,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們社區黨建、社區服務、日常活動的開展,最終目的是提升社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楊葉邊讀原著,邊悟原理,邊給大家講解,所有學習人員認真聆聽,做著筆記。
社區工作人員賈苑如告訴記者,“這幾天我們通篇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對社區方面的內容進行了重點學習。因為社區工作繁忙,我們采取了靈活的學習方式,自學與社區組織相結合的學習模式,一般早晚組織學習。對涉及民生、社區的內容,我們著重學習。通過學習,要把它融會貫通,運用到工作中去,更好地服務我們的居民。”
“社區工作千頭萬緒,涉及到方方面面,我們要通過學習,把握精髓要義,汲取實干力量,學深悟透,知行合一,多了解社情民意,帶動社區居民,調動居民積極性,做好幫扶、自愿服務等工作,把社區管理好、服務搞好,只要服務搞好了,環境改善了,轄區居民肯定對我們工作也滿意了,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就提升了。”楊葉說。
本報記者馬占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