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氣秋分時,喜談豐收事。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話語,有力激發了全社會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熱情,有力調動起全省上下重農務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大家倍感振奮、備受鼓舞,紛紛表示發展農業的信心更足了,農民日子會更好,要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圍繞鄉村振興的藍圖,把家鄉建設得更富、更強、更美。
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用心用情做“三農”政策的踐行者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農業農村發展才取得了如此偉大的歷史成就,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沒有人比農民更知道用勤勞表達感恩了,大家堅信,只要堅定地聽黨話跟黨走,幸福的路子一定越走越寬。
大同市云州區西坪鎮唐家堡村的田地里,黃花地里套種的小雜糧已經成熟,在秋陽下散發著特有的清香。習近平總書記的祝賀和慰問,讓唐家堡的鄉親們信心更足,干勁更足。“我們農民有了自己的節日,有了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黨的領導下,今后的日子會越來越有奔頭。”豐收節前夕,唐家堡村還對黃花種植大戶和合作社進行了表彰,村黨委書記師偉表示,下一步要繼續發揮好黨組織的作用,把村里各項工作做實做好,讓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繁峙縣綠源亨通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院內,一輛輛滿載著鮮亮胡蘿卜的農用車駛入,工人師傅們穿上了棉衣,一邊忙著分揀、清洗,一邊打包、送入庫房。今年,該公司帶動73戶種植戶每戶增收3000元。總經理原連生高興地說:“作為一名從農村走出來的年輕人,我對農村有著天然的深厚感情。習近平總書記的祝賀和慰問,讓我心里倍感溫暖,更加感到帶動父老鄉親奔小康使命光榮。”他表示,明年公司將再推廣一項新技術,大大提升生豬出欄率和生態雞蛋品質,讓鄉親們靠著優質的農產品過上更幸福的日子。
王亞周是右玉縣楊千河鄉牛家溝村民,他和老伴在右玉祥和嶺上公司的生態牧場務工,吃飯在食堂,住就在宿舍,一年還能有將近7萬元的收入,比之前翻了番。他說:“依托好的生態環境和公司良好的管理,我不僅勞動的時間比以前少了,掙的也更多了!相信在黨的領導下,我們農民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和他一樣,來自周邊村子的80多位鄉親,依靠這家現代化的生態牧場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扎根沃土再接再厲,為經濟社會大局提供有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從新技術到新機具的運用,從新理念到新方式的踐行,三晉大地上糧食生產從拼資源拼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的“綠色增產”,改善基礎設施、提升耕地質量,糧食保障的能力根基進一步夯實,為經濟社會大局提供有力支撐。
眼下正是秋收時節,呂梁山上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習近平總書記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極大地激勵和鼓舞了老區人民和基層農業工作者。柳林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郝向東說:“習近平總書記的慰問,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了黨中央對農業、農村、農民的高度重視,我們堅信農業的前景會更美好,老區農民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作為基層農業戰線上的干部,我們要把總書記的關心化作工作的強大動力,全力以赴調集資金、技術、人力,確保秋收順利進行。”
9月22日下午,榆社縣箕城鎮柳灘村第一書記王文軍正在一片谷子地里查看農作物的生長情況。“總書記傳遞給我的是滿滿的鼓舞和激勵。”王文軍表示,這更加堅定了他做好農村工作的信心。作為一名第一書記,要帶著真情實感融入群眾中,做好大家的“指導員、服務員、參謀員、后勤員”,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立足于柳灘村的長遠發展,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業,多開展專項技術培訓,實施“輸血與造血”并舉,從根本上幫助困難群眾提高脫貧致富能力,為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力量。
“總書記的祝賀和慰問,體現了黨中央對農業、農村、農民的高度重視,咱農民更有干勁了!”平定縣岔口鄉甘泉井村村民王云平是十幾年的大棚蔬菜種植戶,這幾天正忙著給大棚換膜,整理地壟溝,將培育好的西紅柿秧苗栽入棚內。甘泉井村是一個典型的純農業村,今年該村擴大大棚蔬菜、蛋雞養殖、造林綠化規模,積極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村民年人均純收入上升到1.6萬元。王云平說:“以前種地是看天吃飯,現在是科技大棚,條件好了,咱更有信心了。”
鞏固成果保持干勁,為鄉村振興美好明天接續奮斗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豐收的喜悅來自于豐收的果實,豐收的果實來自于汗滴田土的辛勤與付出。禮贊豐收其實就是禮贊“沒有勞動就沒有收獲”的樸素哲理,也是禮贊“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精神價值,更是禮贊“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的時代風尚。美麗鄉村和美好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唯有不懈奮斗,才是鄉村最永恒的壯麗風景。
“習近平總書記的節日祝賀和誠摯慰問給予我們扶貧工作隊隊員極大的振奮和信心,我們將繼續鞏固扶貧成果,為鄉村振興美好明天接續奮斗。”澤州縣柳樹口鎮東石甕村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原凱峰表示,他們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0萬元,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0248元。“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按照具有東石甕特色的‘一帶一路一堂一館’年度脫貧攻堅計劃,帶領村民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讓村民體會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這兩天,長治上黨區南宋鄉東掌村正在舉辦的“最美豐收節,快樂東掌行”秋收活動,吸引了大批游客。這個率先富裕起來的村莊,在遵循鄉村發展規律的同時,保留鄉土特色與鄉村風貌,全面落實“農業+”的鄉村振興戰略。該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畢永剛表示,他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把搞好豐收節作為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的有利契機,將農業生產與休閑旅游有機結合,賦予豐收節新的內涵新的內容。
9月22日,在臨汾市“慶豐收、迎小康、悅生活”主題活動現場,白靜作為農民代表上臺領獎。這位襄汾縣的農民主播利用網絡平臺,在疫情期間幫助鄉親們將農特產品賣到全國各地,銷售額近200萬元。她說:“我的努力得到了社會認可,非常高興。豐收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的祝賀和慰問讓人心潮澎湃,還要再接再厲,和更多年輕朋友攜起手來,投身農村、扎根農村,為鄉村振興貢獻我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報記者李家鳴 趙志成 王利強 王少科
張謙 袁兆輝 郭玉琴 鄭璐 高樺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