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LED及其應用,是半導體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面臨快速發展的窗口期。2019年5月,在位于長治高新區的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全球首條年產3000萬顆大功率紫外LED芯片量產生產線正式投產,二期3億顆紫外LED芯片項目開工建設指日可待。
一條生產線領跑世界先進水平,一座產業園集聚國家級紫外半導體光電產業集群,以中科潞安為引領的山西長治紫外LED產業集群正吸引著國際國內、行業內外矚目的眼光。
深紫外LED產業前景如何?我省將如何把握萬億級產業的發展機遇?長治紫外LED產業集群將怎樣“更上層樓”?記者采訪了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原所長、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李晉閩教授和山西華微紫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曉祿,一同揭開紫外LED的神秘面紗。
國際公約 催生萬億級紫外LED市場
為保護人類健康,在全球范圍內控制和減少汞排放,2013年1月19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通過了國際水俁公約。公約規定,從2020年起,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128個締約國禁止生產和進出口含汞的產品,其中包括用來殺菌消毒的汞燈。
“采用深紫外LED替代傳統汞燈,在消毒殺菌方面的應用類似于白光LED替代傳統光源在照明領域的應用,將形成一個巨大的新興產業。”李晉閩說。據李教授介紹,他的高光效、長壽命半導體照明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項目榮獲了2019年國家科技一等獎,完全可以替代傳統汞燈在消殺領域的應用。
目前,中科潞安已經擁有從紫外LED設備研發、芯片生產到外延工藝的全套技術儲備,擁有包括17項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7項軟件著作權在內的自主知識產權,躋身國際一流研發梯隊。
半導體照明是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紫外LED及其應用,是繼照明之后,LED產業未來重要發展方向之一。更短波長的紫外LED,因其具有安全、環保、小巧、高效、低耗等突出優勢,在聚合物固化、殺菌消毒、生物探測、非視距通信、數據存儲、農業及醫療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發展機遇 迎來更多優質企業落地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推動轉型發展,下大氣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努力實現從“一煤獨大”向“八柱擎天”轉變。
我省將半導體產業作為著力打造的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搶抓發展機遇,加大規劃布局、人才引進、企業培育、資金投入、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力度,在一些領域取得突破,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快速發展的半導體產業,正成為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在眾多城市競相邀請之下,高光效、長壽命半導體照明關鍵技術為何落地山西長治實現產業化?早在10年前,長治已積極布局,構筑起全國唯一的LED垂直產業鏈,規模占到全省的95%,龍頭企業生產規模挺進全國同行業前三。
“高科技項目落地可以助力山西轉型升級,我相信地方政府會給予高度的關注和支持,這是吸引我們很重要的一條。”李晉閩說,“同時也體會到潞安集團的管理層有一種敢為人先、敢于擔當的能力,這恰恰是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所特別希望的,也是我們選擇潞安集團落地山西長治非常重要的一個動力。”
今年年初,為應對疫情,國家衛健委關于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的第四版里,已經明確提出紫外線和高溫對新冠病毒有滅活效果,這也證明兩年前潞安集團引進項目的前瞻性。
今年8月20日,第二屆紫外LED長治產業發展峰會開幕,8個項目現場簽約,總投資30.5億元。峰會上,長治高新區發布了多項扶持紫外LED產業發展的利好政策,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以優惠的產業政策和最優的營商環境,吸引上下游企業落戶高新區,真正將紫外LED產業做成全國領先的產業集群。
產業上下游集聚 打造“紫外光谷”
在中科潞安,李晉閩和他的團隊正在開拓一條“核心技術自主創新、應用技術聯合創新”之路——通過上游的核心產品深紫外LED芯片,帶動中游器件封裝、下游白色家電殺菌消毒應用產業的集聚發展。
山西華微紫外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今年3月20日,主要進行第三代半導體UV器件封裝以及UV應用研發推廣,產品廣泛應用于家電消毒、通信及國防等領域。“我是追隨中科潞安深紫外LED芯片項目過來的,主要是看中了中科潞安的一些專利和技術。”田曉祿說:“長治高新區去深圳招商的時候,我們感覺比較契合產業生態的發展,也看到了長治高新區在產業生態上下游發展的信心。”
目前,長治市已有LED企業30余家,并擁有國家級光電產品檢測中心和實驗室,積聚了雄厚的技術力量、研發優勢和后發潛力,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均大大高于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并已初步構建起集藍寶石襯底、LED外延及芯片、LED封裝、照明燈具等于一體的LED產業鏈條。未來三到五年,中科潞安深紫外LED芯片項目將帶動形成一個可觀的國家級紫外半導體光電產業集群,在長治打造一座“紫外光谷”。
持續引領乃至領跑整個行業,談何容易。據李晉閩介紹,企業始終按照“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部署進行創新研發,提高性能、降低成本、擴大產能,以應用促發展,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搶占國際制高點。
本欄目內容源自山西衛視“轉型進行時”
本報記者冷雪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