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田間地頭,了解扶貧產業發展情況;坐在農家炕頭,問詢百姓生活和收入……脫貧攻堅政論專題片《擺脫貧困》中,習近平總書記系民、憂民、為民、愛民的一個個場景,感染和激勵著我省廣大干部群眾接續奮斗的熱情。大家一致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得益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全面領導,得益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全面實施和全社會的合力攻堅,得益于廣大扶貧干部的使命擔當和無私奉獻。大家紛紛表示,要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積極投入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取得新成績,邁出新步伐。
打贏脫貧攻堅戰靠的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全面領導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省扶貧辦副主任龔孟建說,“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高位推動,持續發力,我省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他表示,下一步要統籌謀劃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科學劃分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整體推進、先行示范“三類縣”,在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精準施策分類幫扶、社會力量參與幫扶“三個機制”上下實功;在落實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易地搬遷后續扶持、扶貧項目資產監管、支持重點幫扶縣幫扶村“五大任務”上見實效;在增強脫貧縣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脫貧勞動力內生發展、脫貧地區基礎設施支撐和公共服務供給、農村低收入人口社會保障兜底、鄉村治理“六個能力”上出實招,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現在在許多地方村前屋后的“藍板板”成了脫貧致富的“金罐罐”。2月24日,偏關縣扶貧辦主任王衛兵說起縣里發展光伏產業脫貧的故事,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說:“這幾天央視播放的《擺脫貧困》專題片,講述了全國各地的脫貧故事,我很感動,也很受啟發。在脫貧攻堅戰役中,我們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通過黨委引領、政府推動、企業配合,基本實現了脫貧村、脫貧戶光伏收益全覆蓋,走出了一條光伏扶貧的新路子。”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貫徹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結果。”天鎮縣扶貧辦主任任哲鋒說,“為了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我們密集打響六個百日會戰,創新推出六階十八步、三打六十攻等工作方法,實現了脫貧攻堅全面開花結果。多個典型、多項經驗在全國全省交流推廣。”
打贏脫貧攻堅戰靠的是精準方略的全面實施和合力攻堅
“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是硬仗中的硬仗,要采取非常舉措,攻克貧困堡壘。看了專題片《擺脫貧困》,我感覺我們的路子走對了。”省扶貧辦政策法規處副處長石哲鋒說,2018年5月,我省創新實施“一縣一策”政策,聚焦10個深度貧困縣,采取“10+1”政策模塊,出臺涉及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產業扶持、移民搬遷、行政審批、人才支持等方面的10條共享政策和涵蓋汾河生態治理、開發區設立、產業發展、人才支持、教育支持、企縣合作等方面的每縣1條專項政策。“一縣一策”著眼解決突出問題、簡化審批流程、破除機制障礙、釋放政策紅利、凝聚攻堅合力,為深度貧困縣加快發展創造了寬松的政策環境,在促進深度貧困縣和其他貧困縣一道如期實現脫貧摘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些天,隰縣的田間地頭熱鬧起來了,梨農們開始忙著修剪梨樹。隰縣果業局黨支部書記吳德平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理論指引和思想指南。隰縣這幾年因地制宜,發展梨果特色產業,旱垣山坡上的梨果樹成了群眾脫貧的‘搖錢樹’。現在80%的土地種果樹,80%的農民從事果業生產,80%的農業收入來源于果樹,80%的貧困戶依靠梨果脫貧,玉露香梨栽植面積和產量居全國首位,梨果產業已經成為鞏固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
“回家的路崎嶇難行,汽車開不到的地方只能步行。每一次回家,都如同上演‘生死時速’……這里不能再待了。”當長治市平順縣西溝鄉青行頭村黨支部書記郭獻中在專題片《擺脫貧困》中,看到西藏墨脫縣的孩子們放學回家途中偶遇山體滑坡時,他不由得激動起來,“和我們的舊村一樣樣的,吃水靠天,種地靠肩,山高坡陡,地質災害頻發,但我們村實施了整村搬遷后,過去的苦日子再也沒有了!”整村搬遷是解決深度貧困的有效辦法。青行頭村于2016年年底實現整村搬遷,搬遷后,加快中藥材、光伏、鄉村旅游等產業發展速度,堅持“基礎改變”和“產業發展”兩路并進,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打贏脫貧攻堅戰靠的是廣大扶貧干部的使命擔當和無私奉獻
“在干部選派方面,我們把人選精派準,扣好第一粒紐扣。”看了專題片《擺脫貧困》,省扶貧辦駐村幫扶處處長葉明威激動地談起了駐村幫扶工作的成功實踐。他說,在幫扶機制方面,我省成立駐村幫扶領導小組,建立單位包村、領導包帶和工作隊到村、黨員干部到戶、第一書記到崗“兩包三到”聯動幫扶機制。在幫扶成效方面,10萬攻堅鐵軍舍小家為大家,有的甚至用生命踐行使命,以工作精準度提升群眾滿意度,以干部責任感提升群眾獲得感。
“這幾天,我每天都收看脫貧攻堅政論專題片《擺脫貧困》,透過影片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當年,村里整村搬遷時,大家顧慮多,不愿意離開,我逐戶深入家中,說政策、解疑惑,組織村民參觀移民安置點。一番努力,余家溝村順利搬遷。基層工作讓我深深感受到要想把工作做好就要‘把心貼近人民’,這是我作為共產黨員的使命!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壯大小雜糧合作社,以此為依托讓脫貧戶的家庭生活步入良性發展快車道。”省測繪地理信息院駐寧武縣迭臺寺鄉掛職副鄉長兼余家溝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偉說。
2月23日,武鄉縣大有鄉許家垴村村民姜葉平早早起床,把村里的道路打掃得干干凈凈。姜葉平感慨地說:“這幾天,我天天看專題片《擺脫貧困》,好幾次都感動得哭了,那些扶貧干部的故事就像在我身邊發生的一樣。許家垴村窮在沒資源、沒產業,以前我家就種幾畝薄地,全家守著窮日子卻沒辦法。后來,村里來了長治學院幫扶工作隊,開了農民夜校,還想盡辦法在村里建了扶貧車間,第一書記衛敏挨家挨戶給大伙做工作去車間干活。現在,我在車間每制作一個成品能掙3元,每天做20個左右,也不耽誤農活,一個月下來能有1000多元收入,在家門口就能掙錢,不僅脫貧了,日子還越過越舒心。”
本報記者李全宏 張麗媛 范珍 王秀娟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