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行業稅收占全部稅收的70.7%,稅收占比比煤炭行業高41.4個百分點;非傳統行業稅收,增速比傳統行業高5.32個百分點,占全部稅收增收額的93.01%……3月初,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山西省稅務局獲悉,稅收數據顯示,全省大多數行業稅收收入實現增長,非傳統行業稅收表現較好。
有關專家表示,稅收大數據覆蓋面廣、及時性強、顆粒度細等優勢明顯,對全省經濟發展成效說服力很強。作為“十四五”開局之首月,稅收數據表明我省經濟結構調整持續見效,全省“轉型出雛型”實現良好開局。
國家稅務總局山西省稅務局總經濟師李淵介紹說,今年1月,全省大多數行業稅收收入實現增長,非傳統行業稅收表現較好。從行業門類來看,采礦業、制造業、建筑業、批發零售業、金融業、其他服務業稅收實現增長。從煤與非煤行業看,全省煤炭行業稅收同比增長0.8%,占全部稅收的29.3%;非煤行業稅收同比增長5.35%,占全部稅收的70.7%,稅收占比比煤炭行業高41.4個百分點。從傳統與非傳統行業看,煤、焦、冶、電四大傳統行業稅收同比增長0.71%,增收1.12億元;非傳統行業稅收同比增長6.03%,增速比傳統行業高5.32個百分點,增收15.04億元,占全部稅收增收額的93.01%。
李淵分析說,亮眼的數據背后是省委、省政府高屋建瓴,謀篇布局的生動實踐。2020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全省上下齊心協力推動經濟持續恢復、由穩向好,全年經濟呈現由負轉正、逐季加快的特征。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2020年全省納稅人增值稅發票開票銷售收入5.79萬億元,同比增長4.63%;增值稅開票購進收入5.43萬億元,同比增長7.5%,供需總體實現均衡增長。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財貿室主任、研究員武小惠分析認為,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面對艱巨繁重的轉型發展任務,全省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強力推動“六新”突破,著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加快發展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深入實施“111”“1331”“136”工程,全面推進改革開路、制度開放,以每度0.3元的電價洼地助推構建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高地。省屬國有企業布局優化、戰略重組全面完成,省屬企業數量從28家調整至19家,涉及煤炭、電力、化工、信創、體育、燃氣等15個領域,國有經濟加快從“一煤獨大”到“八柱擎天”轉變。山西大數據中心和各地市分中心揭牌,加快形成山西數字經濟新的發展格局。云時代公司通過深化改革,筑牢做強做大做優根基,布局產業發展。重點圍繞五大板塊,扎實推進實施“1235”行動計劃,并積極構建全省“1+11”大數據中心體系,統籌全省數據資源,為引領全省數字信息產業發展夯實戰略基礎。確定了“一云兩園五大板塊”的業務發展架構,同時配套軍工信創產業、銅基高端產業、紫外芯片研發等,努力實現立足山西、面向全國,打造我省數字信息產業旗艦勁旅戰略目標。項目支撐引領作用凸顯。2020年統計數據顯示,全省經濟V字型逆勢回升,以增速3.6%的成績為這不平凡的一年畫上鼓舞人心的句號。
從2020年稅收數據來看,受新冠肺炎疫情、減稅降費等因素影響,全省稅收下降的情況下,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稅收表現依然很好。其中,風力、太陽能、生物質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稅收增長22.23%;醫藥制造、專用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先進制造業稅收增長21.8%;現代服務業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稅收增長18.04%,金融業稅收增長1.04%,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稅收增長7.83%。
同樣,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2020年全省非傳統產業增值稅發票開票銷售收入4.26萬億元,同比增長7.19%。在非傳統產業中,我省具有成長性的18個重點行業,其增值稅發票開票銷售收入5400.69億元,同比增長13.69%,其占比最大的3個行業分別是商務服務業、金融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比重分別為19.27%、9.72%、9.14%。
武小惠表示,今年是我省“十四五”轉型出雛型開局之年。無論是去年的全年實收數據還是今年1月的稅收數據,都表明我省經濟轉型的一系列穩增長措施正在持續發力。
本報記者任志霞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