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春和景明,草木蔓發。晉中市榆次區長凝鎮東長凝村革命烈士高國杰紀念亭前,菊花環繞,東長凝小學校長范妹鎖又一次帶著學生來到這里,為學生們深情講述高國杰烈士的故事。20年來,聆聽英雄事跡、緬懷革命先烈,已成為該校一年一次雷打不動的課程。高國杰烈士的英雄事跡,也因此深深根植在一代代學子心中,成為他們人生中的燈塔。
高國杰是榆次區鳴謙村人,1938年秋,17歲的高國杰目睹日寇暴行,毅然加入革命隊伍。他帶領民兵保護糧食、開展抗日游擊戰,打破了日偽軍對根據地的封鎖與“蠶食”,抗日英名威震榆次。1943年7月13日,由于漢奸出賣,高國杰不幸落入敵人手中。被關押期間,日寇采取各種手段逼迫他交代黨組織的情況,但高國杰絲毫不為所動,威武不屈。1943年7月19日,在東長凝村大槐樹下,年僅23歲的高國杰英勇就義,以身殉國。新中國成立后,榆次人民將高國杰犧牲處的古槐樹命名為英雄槐,并在樹前立起紀念碑,修建紀念亭,每年清明,前來祭奠英烈的干部群眾絡繹不絕,英雄的故事被廣為傳頌。
出生在這片英雄土地上的孩子們從小就聆聽祖輩父輩口口相傳的高國杰烈士的故事。東長凝小學建校以來,也一直把講授高國杰烈士的故事作為學校的“必修課”,從未間斷過。特別是2011年“全國十大教書育人楷模”范妹鎖擔任東長凝小學校長后,把“課堂”搬至古槐旁,親自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他把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和高國杰烈士的故事結合在一起深情講述,把愛國愛黨的種子深深植根在孩子們的心田。每一次講解,范妹鎖都飽含熱淚,而師生們也深受感染,熱淚流淌。
范妹鎖是土生土長的長凝人,他無怨無悔投身山區教育30年的故事曾被拍成電影,感動了全國億萬觀眾。他把滿腔熱血都奉獻給了這片土地,這份情懷來自強大的紅色基因,來自發展家鄉教育、讓每一個山里娃都能讀好書的那份執念。
在學校從事20余年教學工作的老教師宇轉仙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貴在持之以恒,正是這種持續不斷的革命傳統教育,把愛國愛黨的種子春風化雨般悄然播撒到孩子們的心田。每個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被影響被感染,逐漸樹立了遠大的志向,形成了良好的學風、校風。
白續宏 張健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