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用“我的入黨故事”,共同追憶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偉大歷程,書寫時代華章。 在山陰縣吳馬營鄉大坪村的田間地頭、村道上,人們經常能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他以共產黨員極強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固守初心,在脫貧攻堅路上,踏實堅守,默默奉獻,他就是朔州市山陰縣人大機關駐吳馬營鄉大坪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季宗海。季宗海1995年參加工作,199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以來,他始終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奮勇爭先。 2016年,季宗海積極響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號召,主動投身精準扶貧第一線,駐村山陰縣吳馬營鄉大坪村,從那一刻起,他有了一個新的身份“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他快速轉變角色、扎根基層、歷練擔當,與鄉村干部同吃同住,汗水灑遍了大坪村的每一條村道。他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身上肩負著老百姓脫貧奔小康的夢想,我要做好他們的‘筑夢人’。” 摸清村情戶情,精準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摸清村情戶情是精準扶貧的基礎。大坪村位于吳馬營鄉南部,2016年,全村在冊戶籍人口151戶397人,貧困戶共有44戶114人,村里老年人居多,經濟發展困難。駐村后,季宗海帶領其他隊員把入戶走訪作為日常工作的重點,定期不定期走訪貧困戶,切實掌握村情戶情,通過跟蹤回訪、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向貧困戶征求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意見建議,逐條進行梳理匯總,形成回訪報告。每月組織機關黨員干部與貧困戶“1對2、1對N”結對幫扶,按時完成幫扶責任人注冊和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核查工作,并根據戶情制定幫扶措施,鼓勵貧困戶積極參與村里公益事業,有效激發了貧困戶內生動力,促進貧困戶穩定增收。 大力發展產業,積極探索扶貧模式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為了實現“五有”目標,季宗海與村“兩委”積極爭取扶貧資金170多萬元,先后在村里建起90.4KW、120KW兩座屋頂光伏電站,收益的80%用于貧困戶參與村級公益事業分配,直接受益貧困戶40戶96人。 根據大坪村山區氣候特點,季宗海協調縣人大機關多次邀請省、市農業專家,為村民培訓滲水地膜旱地谷子、馬鈴薯和優質燕麥種植技術,逐步提高貧困戶種植技能。連續三年,組織村里的機械能手去縣里重點農牧公司實地“取經”,推廣莜麥種植面積到480畝。直接帶動種植貧困戶15戶,非貧困戶13戶,增產3.8萬斤,增收約4萬元。 大坪村實有耕地2823畝,實際用于耕種的只有1800畝左右,其余耕地由于坡陡,機械作業困難,再加上近年來外出就業人口增多,土地閑置,但此地草場廣袤,水草豐富,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適合發展養殖業。季宗海帶領工作隊通過贈送養殖資料、協調聯系畜牧獸醫防疫,鼓勵村民擴大養殖規模,增加收入。2020年全村養羊規模達400只,生豬存欄106頭,全村通過殖業增收達15萬元。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村民生活質量 基礎設施建設是民生之本。駐村以來,季宗海把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大坪村依溝而建,村容村貌整治困難。村里的太陽能路燈年久失修,大部分不能正常照明,季宗海協調有關部門進行了維修,方便村民夜間出行。為了整治村容村貌,季宗海協調資金在村里道路兩側栽油松800株,修整村里院墻800米,清理河道700米,清運垃圾200立方米,修建了村里文化墻,硬化了入戶水泥路面,整修了村里的文化廣場,幫助安裝了體育器材,新建了涼亭,極大地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質量。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季宗海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以共產黨員的忠誠,撲下身扎根脫貧攻堅工作一線,當先鋒、做表率,用真情汗水,換來了大坪村的舊貌換新顏,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