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歷史悠久,殷商時為芮國,西周時為魏國,史稱“古魏”,距今 1463 年,是中華民族 重要發祥地之一。 10月16日,“母親河畔的中國”網絡主題宣傳山西站活動采訪團直抵芮城,沿著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欣賞壯麗生態畫卷;走進光伏基地點贊高質量轉型發展成果;前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領略厚重文化底蘊……大河仙境、風度芮城,近在眼前。
鋪就新路 文旅經濟雙“提速”
走在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芮城段,記者們盡情感受視覺之美,道路兩側的綠化錯落有致。這是是芮城新增的“網紅打卡地”,也是又一條生態景觀大道。“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濤風簸自天涯”。途中,登上望河亭,站在觀景臺上眺望,壯闊的黃河盡情地流淌,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金光。
建設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芮城段,受益人口達20余萬人
“這段公路東接平陸、西連永濟,道路全長93.4公里。”芮城縣交通運輸局義務講解員楊曉慶介紹,“這條公路段似一條紐帶,串聯沿線西侯度、印象風陵、鳳凰咀、呂公祠、永樂宮、大禹渡、圣天湖7個景區,風陵渡、原村、禮教、大禹渡、沙窩5個渡口,西侯度、匼河、西王3個古遺址,實現景景通、城景通和循環旅游。”
“原來的路只有一米寬,農產品只能送到外地賣。現在路修到八米多寬,農民出行更方便了,商戶可以直接走進田間地頭收購,減少了成本,提高了利潤!”芮城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許克效說,“今年剩余的20.9公里,預計將在年底全面建成通車。”
建設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芮城段惠及24個行政村,受益人口達20余萬人,為文旅融合、城鄉共進、全域旅游提供新的發展平臺,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助力新能源 小縣城領跑碳中和
驅車來到芮城新能源展廳,新能源項目造福當地百姓,折射出黃河兒女生活變遷的縮影,未來新能源小鎮圖景緩緩展開,令人期待。
協鑫光伏基地
“邀請太陽,點亮芮城”。這是芮城縣光伏基地隨處可見的一句口號。芮城縣光伏領跑技術基地項目,是全國8個光伏領跑技術基地中唯一的縣級獲批項目。基地建成后,將成為帶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力引擎。不僅助推當地金融、文旅產業發展,還能增加農民收入。
依托光伏等新能源項目,清華大學江億院士團隊多次到芮城調研,形成了芮城碳中和規劃,得到國家省市領導和相關專家學者的肯定;全球領先的“光儲直柔 ”技術在芮城縣先行先試、落地生根,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農村供給城市”的全新能源生產消費新模式,在全國形成了具有示范代表意義的“零碳”示范小鎮。
中國華能集團設計的“風光儲一體化”和“源網荷儲一體化”規劃 ,進一步譜寫了新時代縣域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新篇章,奏響了芮城爭創全國能源革命示范縣、全國碳中和示范縣的沖鋒號角。
繼往開來 續寫黃河文明
活動當日,漫步永樂宮,贊嘆元代壁畫之絕妙,一睹“東方藝術畫廊”的魅力;探尋黃河岸邊驛道大禹渡千年不變的風采,感慨一代代水利人的勤勞和智慧……
大禹渡的龍頭神柏
“芮城文化燦爛,擁有各類重點文保單位 245 處,其中國保單位 12 處。 ”運城網信辦主任李昭陽說,“館藏文物 3091 余組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 23 組件,縣內唐、宋、 元、明、清五朝古建不斷代,在全國縣(市)中名列前茅。”
180 萬年前,西侯度人點燃了人類文明的第一把火;60萬年前,匼河先民曾在此刀耕火種、漁獵生息;4000年前,堯舜禹在此教化四方、治國安邦;2500年前,《詩經·魏風》采擷于此,《伐檀》古韻傳唱至今;伏羲畫卦、女媧補天、風后布陣、舜耕歷山、大禹治水等古老傳說更是賦予了這里神奇的色彩,堪稱“黃河文明的遺址公園”。
“近年來,芮城逐步形成了以新型工業、現代農業、清潔能源和全域旅游為主導的新興產業體系。”運城網信辦主任李昭陽說,“運城市高度肯定芮城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思路和做法,稱之為芮城現象。芮城將以一往無前的態勢,講述黃河兒女的故事。”
山西新聞網記者 盧奕如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