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山西新聞5月14日電 近日,2024中國廈門國際茶產業(春季)博覽會在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拉開大幕。本次展會重磅推出“樸散為器·自然美好”主題特展,從非遺匠心到現代科技,氤氳出人器心語,茶器妙趣。
形式各異的千余件祁縣玻璃器皿震撼登“鷺”,著實讓大家大飽眼福。近年來,祁縣玻璃器皿組團亮相北京、廣州、深圳、上海、成都等地,這次廈門的“以茶相會”之行,讓鷺城市民真切感受“匠心粹韻·玻璃品茗”的無限魅力。
14
玻璃茶具“靚相”
273平方米的“祁縣玻璃器皿產業展廳”,集中展示了精品茶具、把手杯、水具、茶臺擺件、花瓶、煮茶壺、茶罐等人工吹制玻璃器皿四大類千余款產品。展架上熒光流轉,展位旁人頭攢動,詢價聲、介紹聲此起彼伏。來自大華、喜福來、喜尊等13戶參展企業在祁縣玻璃器皿展區精彩亮相。
“真水當當,這個茶具泡茶很好用。”一位福建本地茶商現場端起喜尊玻璃制品設計的茶具愛不釋手。“綠茶適合直筒型無把杯觀形、紅茶適合英式玻璃茶具品韻、功夫茶適合玻璃套裝茶具展示、老白茶適合耐高溫的高硼硅茶具煮制……”參展的玻璃器皿企業銷售人員向咨詢者介紹。
15
香茗與雅器
說起祁縣的“器物”,遠有仰韶文化時期的梁村遺址彩陶、紅陶、灰陶等實用器遺存;近有300年前茶葉隨晉商而出、玻璃隨晉商而入產生的玻璃器皿。歷經五千余年的中國器物之美從祁縣跨越山海遍及世界。
“茶源于中國,盛行世界。茶文化是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梁。晉商萬里茶路起點在福建武夷山下梅村,中心點在山西祁縣昭馀古城,終點在俄羅斯圣彼得堡,這條綿延1.3萬公里由先輩晉商巨賈篳路藍縷蹚出的貿易通道,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不僅緊密了國內各省市的經貿合作,更續寫著沿線國家友好新佳話。”中國商業史學會萬里茶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田建說道。
2014年11月,福建武夷山市與山西祁縣締結友好城市。
2019年3月,由國家文物局批準,福建、山西和其他兄弟省份攜手推動將萬里茶道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共同萬里茶道申遺正式上升到國家層面。
2020年8月,“弘揚晉商精神 重走萬里茶路”大型采訪報道活動從山西祁縣啟動,以福建武夷山市首站,遍經八個省份,拓展先輩格局與商貿版圖。
田建說,萬里茶路是晉商之路,但絕不只是商貿之路,更是文化之路、合作之路、創新之路。玻璃器皿隨著茶葉貿易來到祁縣,歷代工匠傳承、創新把玻璃器皿做成了祁縣特產。中國玻璃器皿之都、“一帶一路”中小企業特色產業合作區等金字招牌,聚合了沿線國家和城市在人文、旅游、經貿等領域的新機遇。祁縣玻璃源起于茶,但遠不止于茶。
16
產業集聚與先發優勢
祁縣是個內陸小城,在這個千帆競發的新發展階段,玻璃器皿被列入山西省首批十大省級重點專業鎮予以培育,依靠的是百年發展形成的工藝技術領先、產業鏈條完整、市場前景廣闊的產業集群。祁縣以56戶玻璃器皿生產企業為帶動,集聚了包裝、運輸、描金、手繪、模具、烤花、原輔材料供應等230戶上下游企業,容納了2.5萬余名從業人員,產能達23.4萬噸/年,產品有十大系列8000多個品種,遠銷歐美市場為主的86個國家和地區,全鏈條產業集聚優勢讓祁縣產出的人工吹制玻璃器皿產量約占全國人工吹制玻璃器皿總量的60%,人工吹制高腳杯產量約占全國人工吹制高腳杯總量的80%以上。
近年來,祁縣縣委、縣政府緊抓“一帶一路”建設重大機遇,高度重視專業鎮建設,深刻領會省、市委戰略意圖,把玻璃器皿專業鎮作為“一號工程”來推進。黨政主要領導帶隊進京、赴省市對接,成立以書記、縣長為組長的玻璃器皿專業鎮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印發《關于加快祁縣玻璃器皿專業鎮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明確高質量打造玻璃器皿專業鎮目標和重點任務。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祁縣深刻洞察技術標準與知識產權已經成為玻璃器皿產業發展的硬性、支撐性要求,投資1000萬元完成國家玻璃器皿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遷建提質工程;起草并發布《玻璃冰桶》《玻璃方缸》《玻璃分酒器》等21項團體標準,參與制定《發光二極管照明用玻璃管》《玻璃儀器光學均勻性測試方法與分級》2項國家標準,積極申報《玻璃醒酒器》行業標準。僅2023年,為全國323家企業提供474次檢測服務。
在專利申請方面,目前全縣玻璃器皿產業擁有各種專利329個,其中有效發明專利6個、實用新型專利21個、外觀設計專利302個。與此同時,祁縣人民檢察院成立玻璃器皿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縣司法局對玻璃器皿企業開展“法治體檢”……
借助特色專業鎮建設的載體和平臺,祁縣以“快人一步”的舉措凝聚起招商引資的競爭優勢,打開全方位高質量轉型發展、邁向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的大門。
17
品牌戰略與比較優勢
在祁縣喜福來玻璃器皿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機聲隆隆,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井然有序地作業,這家企業是目前全山西省唯一專注于高硼硅玻璃器皿規模化生產的企業。
祁縣喜福來玻璃器皿有限公司經理劉降平說,今年新建的26噸/日高硼硅機制玻璃器皿壓吹生產線建設項目投產達效后,可新增銷售收入3000萬元,利稅25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120個,再填祁縣高硼硅壓吹機制玻璃器皿生產空白。
據了解,祁縣56家玻璃器皿制造企業均可制作茶具,而主要應用于玻璃茶具的高硼硅玻璃器皿自動生產線達5條。
近年來,祁縣實施“人機并舉”戰略,在加快實施機制生產、擴大產值規模的同時,充分發揮傳統人工吹制優勢,減少低端“貼牌”生產,增加中高端消費品供給,鼓勵和引導生產企業走定制化、高端化、品牌化發展之路,促進產品向高性價比優勢轉變,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目前,全縣玻璃行業已注冊商標229個,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大華、宏藝)、山西省著名商標3個(大華、宏藝、紅海),打造“山西精品”公用品牌1個。祁縣玻璃器皿“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品牌矩陣正在極速延展。
茶香也怕巷子深。祁縣玻璃器皿產業屢獲殊榮,中國玻璃器皿之都、“一帶一路”(祁縣)中小企業特色產業合作區、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山西省十大省級重點專業鎮……產品榮登G20杭州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博鰲亞洲論壇,亮相外交部藍廳推介,特供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北京冬奧會。祁縣玻璃器皿工匠多次榮獲全國勞模、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一項項榮譽,無不彰顯著祁縣玻璃器皿產業在技術、市場、人才、科技研發、標準制定等方面取得的豐碩佳績。
創新戰略與長期優勢
“我們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元素融入玻璃器皿產品中,使產品更具特色。產品成本優勢讓我們更具競爭力,但我們祁縣玻璃器皿工匠對工藝的不斷探索創新才是我們最核心的競爭力。”祁縣縣委書記李軍說。
祁縣堅持把創新作為推動玻璃器皿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不斷提升原材料配比、熔煉技術等方面能力,推動玻璃產業工藝拔高、產品創新。
山西大華玻璃旗下的格拉斯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從吸收國外先進工藝、設備技術并進行改造、提升,到自主研發新型工藝、設備技術,再到自主研發全國領先的新型工藝、設備技術,走出了祁縣玻璃產業裝備制造的新路子。該公司段樹盛團隊設計、研發的浮雕機、光譜共焦測厚儀、超快激光精密加工設備等40多種非標自動化行業設備,極大地改進了生產工藝,提高了生產效率,在生產線上均已成功應用,為祁縣玻璃器皿自動化生產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山西東玉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聘請科研單位設計師匯集了數千個玻璃水杯使用者手掌的數據和手握的力度,從中分析出共性數據和個性數據,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結合人體工程學,精密設計出適合大多數人一手掌握的新型專利產品。據悉,這款水杯已經成為該公司沖刺中高端市場的制勝法寶。
“先進的生產加工設備僅僅是生產好的產品的基礎,我們會繼續設計制造出更好、更先進的生產工藝設備,為推動祁縣玻璃器皿專業鎮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大華玻璃實業有限公司工程師段樹盛表示。
祁縣玻璃器皿產業集群通過創新研發走在行業前沿,現在正通過聚力鍛造新質生產力,讓“祁縣玻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勇立潮頭。(完)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