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看視頻
當晉商大院的青磚灰瓦成為寫真背景,當鐘樓街的暮鼓晨鐘與漢服廣袖的飄逸裙擺相遇,當太原古縣城“晉商少奶奶”的金銀細軟傳來清脆悅耳的叮當聲時,古裝寫真市場正以蓬勃之勢,成為新消費賽道上的亮眼存在。從本地居民到省外游客甚至外國友人,從垂髫孩童到耄耋老人,越來越多人走進古色古香的市井街巷,在快門聲中定格穿越時空的瞬間。近日,山西晚報·山河+記者走訪多家古裝寫真店鋪,解碼我省這一“古風經濟”背后的消費密碼。
1 為當地文旅消費注入強勁動力
在平遙古城的大街小巷,身著華麗服飾的“晉商少奶奶”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她們或手持團扇,或憑欄而立,舉手投足間盡顯溫婉與優雅。這一現象背后,是平遙旅拍產業的蓬勃發展,正引領著新消費浪潮。
平遙旅拍的火爆,源于“晉商少奶奶”這一極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形象。游客們來到平遙,換上精致的晉商服飾,體驗從發型到妝容的精心妝造,在古城的明清建筑、票號、古街等標志性場景中拍照留念,仿佛穿越時空,成為晉商故事的主角。“從妝容到造型,簡直過足了少奶奶的癮。”來自青島的游客秦女士興奮地說。
市場需求的激增,促使平遙古城內旅拍店數量迅猛增長。短短時間,旅拍店從不足百家激增至500余家,吸納攝影、化妝、民宿等相關從業人員4000余人。2024年的前4個月,平遙古城就接待游客160余萬人,約有10萬名游客體驗古城旅拍,旅拍行業實現經營收入2500余萬元。不少商家為了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紛紛推出特色服務,如定制化服裝、專屬拍攝路線、微電影拍攝等。一家旅拍店鋪負責人介紹:“我們會盡量滿足顧客想要的感覺,再根據每位顧客的形象和氣質量身定制拍攝內容。”還有一位攝影店老板說,自己原本經營中式服裝店,因近兩年古拍爆火所以立即改變,裝修店面、購置晉商服飾等等,成功轉型。
平遙古城內,外國游客穿古裝秒變“進口少奶奶”,引發關注。他們的妝造與古城內的古樸建筑相得益彰,仿佛穿越時空,將古今完美融合。近年來,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和推廣,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對中國傳統服飾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穿上漢服,感受其中蘊含的文化底蘊和美學價值,成為一道別樣的風景。
旅拍產業的繁榮,不僅為當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帶動了住宿、餐飲、交通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據統計,今年“五一”假期,平遙古城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長80%,旅游綜合收入增長120%,其中旅拍消費成為重要增長點。“以前游客來平遙,可能只是逛逛景點、吃點小吃,現在很多人會專門預留時間體驗旅拍,人均消費提高了好幾百元。”平遙古城的一名導游說道。“旅拍已成為平遙古城一項重要的沉浸式體驗項目,助力旅游消費升級。”平遙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劉文琳說。
2 市井煙火里的“穿越”生意
傍晚時分,鐘樓街的青石板路上,身著晉商少奶奶服飾的游客與百年鐘樓相映成趣,成為太原夏夜獨特之美。作為太原必去的鐘樓街,也是古裝寫真的熱門打卡地。“鐘樓旅拍”負責人向山西晚報·山河+記者介紹,店內客群年齡跨度極大,“最小的顧客3歲,最大的有80歲,都愿意嘗試古裝造型。”尤其在夏季夜晚和節假日,店內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景象,“游客們喜歡借著古建燈光拍攝,既能避開烈日,又能把氛圍感拍出來。”
“往左一點,想象自己就是少奶奶,把那種神情釋放出來。”攝影師幽默的語言引得顧客笑得合不攏嘴。顧客是一位中年女性,她帶著女兒一同來拍照。“我拍的是晉商少奶奶,女兒拍的是古裝大小姐。網上看到古風拍攝的介紹,早就想來嘗試了。”一位從河北來太原旅游的顧客這樣說道。
山西晚報·山河+記者走進攝影店,琳瑯滿目的服飾,像一座色彩斑斕的寶庫。化妝間里,化妝師宛如一位神奇的魔法師。她手持眉筆,輕輕勾勒,眉毛便化作了彎彎的柳葉,盡顯溫婉;胭脂輕點,雙頰泛起淡淡的紅暈,恰似春日盛開的桃花;眼妝的描繪更是點睛之筆,細長的眼線微微上揚,雙眸瞬間變得靈動而有神,仿佛藏著無盡的故事。戴上華麗的頭飾,步搖輕晃,每一個動作都帶出清脆的聲響,宛如一首美妙的樂章。顧客站起身,看著鏡子中那個身著華服、妝容精致的自己,仿佛穿越回了晉商鼎盛的時代。
與其他地方的古裝寫真不同,山西的拍攝主題深深植根于地域文化。“晉商少奶奶”“晚清服飾”成為鐘樓旅拍的招牌款式,服飾設計雖未完全復刻歷史細節,但游客更關注款式的美觀度與場景的契合度。“比如晉商服飾會融入盤扣、馬面裙等元素,搭配此處古建筑,隨手一拍就是‘老太原’的韻味。”負責人坦言,多數游客更在意“出片效果”,而非服飾的考據嚴謹性。
在妝造服務上,鐘樓旅拍采取“定制化”策略:追求歷史還原的顧客可選擇傳統柳葉眉、點絳唇妝容,而偏好現代審美的游客則能嘗試“古風+潮流”的融合造型,如漸變眼影搭配發簪配飾。價格方面,基礎妝造分為129元3小時和199元全天兩檔,拍攝套餐則從“1套服裝+5張精修電子版(299元)”到“1套服裝+9張精修+底片(399元)”不等,十人以上成團還可享受靈活折扣。“我們常接到家庭團、閨蜜團的訂單,甚至有游客帶著婚紗來拍‘古風婚紗照’。”負責人說。
太原古縣城的晉商大院也是旅拍的絕佳取景地。青磚灰瓦、雕梁畫棟,每一磚一瓦都透露著晉商昔日的輝煌。攝影師們巧妙地利用自然光線和古建筑的獨特韻味,引導顧客擺出各種動作。“來太原古縣城,既能游玩又能拍攝,簡直一舉兩得。我就是太原人,趁周末帶家人來這里游玩,順便拍個全家福,真是一次很不錯的體驗。”市民藺女士說道。
3 跨省引流與業態融合
距鐘樓街不遠的“尋晉記”,則以“晉商文化體驗”為核心,吸引著來自全國的游客。攝影師告訴山西晚報·山河+記者,店內60%的訂單來自省外游客,其中大部分客人尤其青睞“晉商少奶奶”主題,“他們覺得這是山西獨有的文化符號,比普通漢服更有地域特色。”
為拓展消費場景,尋晉記與本地酒店展開跨界合作。“鳳棲九廷酒店會向住客贈送古裝體驗券,住客可免費租賃基礎款漢服,但妝容需要另外收費。”攝影師介紹,這種“住宿+寫真”的套餐模式既提升了酒店的附加值,也為寫真店帶來了穩定客源。在價格體系上,尋晉記主打中高端市場:漢服體驗款租賃8小時195元,高定款含妝造的套餐398元,而“閨蜜古風旅拍套餐”(1套服裝+6張精修+20張底片)則定價798元,“高定款服飾采用真絲、織錦等面料,妝造團隊曾參與影視劇造型設計,適合對品質有要求的客人。”
“給奶奶拍一套晉商少奶奶的寫真,是她念叨了半輩子的心愿。”在鐘樓街取景的太原市民張女士告訴山西晚報·山河+記者,奶奶年輕時曾見過晉商老宅里的舊照片,如今穿著相似的服飾站在古建前,“她看著照片說,好像回到了小時候聽長輩講故事的時光。”這種“代際情感連接”成為不少家庭選擇古裝寫真的核心動因。“通過旅拍,我對晉商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回去后我會把這段美好的經歷分享給朋友們。”來自北京的游客張女士說。
而對于年輕人而言,古裝寫真更是一種“文化表達”與“社交展示”的載體。在社交媒體上,不少游客曬出“鐘樓街夜拍”“晉祠園林風”等照片,配文多為“圓了漢服夢”“體驗晉商文化”。“我在小紅書看到鐘樓街的夜景圖,特意從石家莊過來拍照,發朋友圈后好多人問鏈接。”游客劉小姐展示著手機里的成片,照片中,她身著晚清旗袍站在燈下,身后是熙攘的市井煙火,“這種‘古今碰撞’的感覺很吸引人。”
4 市場擴容下的挑戰與破局
盡管市場熱度高漲,太原古裝寫真行業仍面臨同質化競爭、服務標準化等挑戰。山西晚報·山河+記者走訪發現,部分小店為壓縮成本,使用劣質面料的服飾,妝造敷衍導致“買家秀與賣家秀”差距明顯;而旺季時攝影師供不應求,也導致部分訂單拍攝周期延長、精修質量下降。“有次預約了拍攝,結果等了倆小時才輪到化妝,體驗感打了折扣。”游客陳先生說。
對此,商家也應開始探索差異化路徑。比如聯合本地非遺傳承人,推出“云錦晉商服飾”系列,將潞綢、平遙推光漆等元素融入服裝;或開發“四季主題拍攝”,如春季晉祠牡丹園、冬季晉商大院雪景,試圖打破“夏季扎堆、淡季冷清”的周期限制。此外,寫真消費還可以和旅行社合作,把古裝寫真納入“太原文化體驗游”線路,讓游客從“打卡一次”變成“重復消費”。
值得關注的是,古裝寫真的消費鏈條正在延伸。不少游客拍完照后會購買同款發飾、漢服,甚至報名書法、茶道等傳統文化課程。“有顧客拍完晉商少奶奶寫真后,特意去學了晉商票號的歷史,這說明消費行為能帶動更深層的文化認同。”游客孟女士建議,若能以此為契機,將古裝寫真與文旅、教育、文創等產業深度融合,太原的“古風經濟”或將釋放更大潛力。
當暮色中的鐘樓街亮起燈籠,身著古裝的游客穿梭其間,宛如一幅流動的千年畫卷。山西古裝寫真的走紅,不僅是新消費浪潮下的一次文化表達,更是省份IP與年輕消費群體的一次深度對話。在這場“古今穿越”的生意里,留住的不僅是鏡頭中的剎那風華,更是一座城市對歷史的溫情回眸與對未來的創新探索。
山西晚報·山河+記者 賈蔚然 實習生 張雅麗
1. 一位一位店主正在給店主正在給顧客精心妝造。
2.古裝寫真店里多樣的服飾。
3.太原古縣城,攝影師在給顧客拍攝。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