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呂梁山,錚錚英雄骨。呂梁山深處,紅色的血脈代代流傳,這里有革命故事,更有歷史傳奇。
1948年春天,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人出陜北、渡黃河,來到蔡家崖。在這里,毛主席發表了著名的《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和《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從這里走向西柏坡,領導中華兒女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國。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山西視察,第一站來到興縣,瞻仰了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在這片紅色土地上,總書記說:“呂梁我是第一次來,我心里一直向往著晉綏根據地。”總書記指出:“革命戰爭年代,呂梁兒女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大的呂梁精神。我們要把這種精神用在當今時代,繼續為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而奮斗。”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仿佛一盞明燈,照亮著為幸福生活而努力的方向,更為340萬呂梁兒女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
挖掘保護,喚醒紅色記憶
北依元寶山,南臨蔚汾河,在興縣蔡家崖鄉蔡家崖村,有一處幽靜的小院,這便是晉綏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1941年8月,賀龍率領八路軍一二○師移駐此院,后成為晉綏邊區行政公署、晉綏軍區司令部、一二○師師部所在地。晉綏黨政軍主要領導人賀龍、關向應、林楓、續范亭、周士第、李井泉、牛蔭冠等同志長期戰斗和生活在這里。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同志也先后路居此地,著名的晉綏干部會議在這里召開。
革命戰爭年代,晉綏根據地從無到有,在這里發展壯大,在這片紅色的熱土上,呂梁兒女和八路軍革命戰士肩負起保衛延安、屏障陜甘、保衛黨中央的光榮使命,他們用生命和鮮血,為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作出了卓越的功勛。
作為英雄的圣地、革命的搖籃,蔡家崖,被人譽稱“小延安”,晉綏邊區黨政軍首府更成為后人緬懷先烈、汲取力量的紅色財富。1962年,這里正式建立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設立了“領袖路居舊居”“晉綏干部會議會址(晉綏軍區禮堂舊址)”“毛主席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談話舊址”“六柳亭”等舊址。1995年,該館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被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全國紅色旅游發展大格局,更切實有效地保護和利用革命文物,2008年,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進行擴建,2011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展陳面積6600余平方米的新館,收藏陳列了反映晉綏邊區革命斗爭史的圖片、文字、實物等珍貴文物史料,通過展板、蠟像、聲光電等現代化形式,重點突出中央領導人走出陜北,東渡黃河,從臨縣磧口鎮走進山西,經興縣、岢嵐、繁峙等地區,走向西柏坡,走向新中國的整個歷史背景和過程,同時又將展覽內容延伸至當代,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全面反映晉綏黨政軍民11年光輝斗爭歷程的革命紀念館。
賦能發展,盤活紅色資源
2017年6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第一站來到興縣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在晉綏軍區司令部舊址,總書記同當年在晉綏邊區參加對敵斗爭的老戰士們親切交談。
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呂梁精神,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初心不改。在總書記的殷切期望下,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充分發揮黨史國史教育基地作用,發揮紅色資源作用,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和廣大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呂梁精神,努力把呂梁精神用在當今時代,推動呂梁轉型發展、鄉村振興、生態保護、民生改善、安全穩定等各項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宣教科科長康彥紅坦言:“紀念館作為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存史資政是責任,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激勵后人是擔當。”每逢“七一”“八一”等節日,省、市、縣各級黨政領導班子、機關干部、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學校教育工作者以及學生走進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瞻仰英雄的事跡,追隨榜樣的精神,平均年接待游客量30余萬人次。“這很好地引導我們牢記黨的光輝歷史,自覺踐行初心使命,將呂梁精神融入血脈,當好紅色傳人,讓呂梁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康彥紅說。
為了不斷激活紅色文化,讓歷史變為生動的教科書,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聚力創新,不斷探索,通過將晉綏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斗的紅色小故事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穿插于講解詞,使講解內容更具生動性和感染力,更加通俗易懂。
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還致力于做好革命文物保護。2022年,啟動了館藏珍貴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利用大數據、云計算、AI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紅色文化資源的匯聚展示、數字管理、高效應用和共建共享,在現有基礎上,提升革命文物保護與利用的數字化手段水平。
山水為脊,紅色為脈。如何讓這寶貴的革命文物資源“活”起來、紅色旅游資源“火”起來?近年來,我市各地以紅色紀念館、紅色遺址和文博場館為依托,積極推進紅色旅游與自然生態、歷史文化、鄉村休閑等各類旅游資源融合發展,新產品、新線路、新玩法不斷涌現,讓紅色旅游由單一紅轉向百花齊放,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如興縣碧村和平醫院舊址、楊家坡西北農民銀行舊址、李家灣戰斗籃球隊、高家村晉綏日報社舊址、北坡晉綏分局舊址等都是群眾耳熟能詳的紅色景點,蔡家崖晉綏文化景區、黑茶山四八紀念地景區已成為游客青睞的“打卡”地,以紅色文旅帶動沿黃旅游、鄉村旅游已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回望來路,紅色血液始終在呂梁這片盎然的土地上沸騰燃燒。立足當下,不斷傳承的紅色基因正孕育出更加鮮艷的紅色花朵。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