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av,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香蕉 ,欧美日韩免费高清一区色橹橹,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动医院

看過來!山西5所高校招生政策

2025-06-25 18:16:52 來源:山西晚報  

  2025年,山西省迎來高考改革,新的志愿填報規則和多元專業選擇模式,讓考生和家長對權威、精準的招生信息需求極為迫切。6月25日,我省高考成績公布,為滿足三晉學子與家長的需求,記者采訪山西省內綜合類、理工類、農業類、醫藥類、高職類5所高校,通過政策解讀、專業推介、特色介紹等方面,為不同分數段、不同興趣方向考生提供參考。

  山西大學

  大同校區首招新專業賦能

  2025年山西大學本科招生總計劃達7630人,較2024年新增1000人,增幅15%。省內計劃增加超800人,省外計劃增加150余人,新增計劃重點投向國家戰略急需、基礎學科和新興前沿領域相關專業。

  今年,山西大學大同校區也正式開啟招生,面向山西省投放1080個招生計劃。在專業設置上,學校總招生專業(類)77個,涵蓋多學科領域,新增了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專業(PPE);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數據科學專業;紀檢監察專業四個特色本科專業。

  山西大學的特色學院與特色班同樣成果顯著,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入選教育部“拔尖計劃2.0”,依托三立書院,以“三制三化”模式培養精英,2021級本科畢業生深造率達100%;物理學(國家基地)作為首批物理、天文學國家基地,在師資、教學及推免等方面享有特殊政策;初民學院作為創新人才培養試驗基地,設文科、工科和政經哲試驗班,通過跨學科綜合教育,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部分試驗班還可授予雙學位。

  同時,學校轉專業政策寬松靈活,在部分專業群實施完全學分制,學生在大學第二、四學期均有轉專業機會,一年級成績優秀或有專長的學生均可申請,歷年轉專業成功率近60%,大同校區學生可在校區內申請轉專業。在推免方面,學校本科生平均推免率約13%,考研比例約30%,部分專業超50%,近90%的國內升學學生進入“雙一流”院校和中科院等科研院所。

  太原理工大學

  聚焦優勢專業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2025年,太原理工大學預計擴招1000人,新增計劃重點向優勢專業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傾斜。

  學校新增了量子信息科學、能源互聯網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3個試驗班專業,并將每個試驗班招生人數從2024年的15人增至30人,試驗班招生總計劃翻倍,試驗班學生實行本碩或本碩博貫通培養,且實行動態調整機制。體育類專業招生政策也有所調整,進檔考生將按投檔成績從高到低錄取。

  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涵蓋9大學科門類,擁有24個專業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4位院士及60余名國家級人才。學校入選全國“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等多項榮譽,是國內唯一獲得男籃、男足全國總冠軍的大學。學科建設成果突出,3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工程學挺進ESI全球前1‰。

  專業建設扎實,26個專業通過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41個為國家一流專業。此外,學校轉專業政策靈活,學生在一、二年級有三次轉專業機會,轉出門檻低,平均學分績點(GPA)排名本專業前40%即可申請,2024級首學期末近700名學生成功轉專業;資助政策全面,構建“獎、助、貸、勤、補、免、征”立體資助體系;就業深造前景廣闊,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24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升學率雙高,超3000家用人單位來校招聘,世界500強企業占比超30%,36%的畢業生升學,其中93%進入“雙一流”高校,境外留學學生78%升入QS排名前100高校。

  山西農業大學

  驅動工農學科協同發展

  2025年學校招生總計劃達7000人,面向全國31個省(區、市)招生,涵蓋72個招生專業(含方向),工學類專業計劃數占總計劃的42.5%,農學類占30.59%。

  在招生批次上,省外藝術類專業及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多設在提前批,山西省內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在普通本科提前批B段、公費農科生在提前批C段招生,藝術類專業在藝術本科批,其他專業大多在普通本科批,均實行平行志愿(部分特殊類型除外)。

  2025年,因新高考改革,學校招生政策有諸多變化,招生批次大幅精簡,山西省內從2024年的9個批次縮減至4個;招錄模式由“院校+專業”轉變為“院校專業組”,山西省內普通本科批設置15個專業組(物理類11個、歷史類4個)。招生專業方面,卓越人才培養實驗班改為校內選拔,公費農科生招生專業和定向區域調整,取消大類招生,水產養殖學專業恢復、經濟動物學專業暫停。此外,公費農科生由省財政承擔學費等費用,畢業后定向鄉鎮就業并納入事業編制;藝術類專業使用各省統考成績,按投檔成績錄取。

  學校擁有14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19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學科門類齊全,涵蓋8大門類,設有22個教學單位、20個直屬科研機構,擁有多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與碩博士學位授權點,師資力量雄厚,4358名教職工中包含眾多高層次人才,人才培養成果顯著,畢業生去向落實率超80%,本科生升學率約30%,部分一流專業超50%,超45%升學學生進入“雙一流”高校。

  山西中醫藥大學

  賦能卓越中醫藥人才培養

  2025年,山西中醫藥大學招生計劃達2980人,創歷史新高,本省招生1755人,外省1225人,面向全國30個省份,分提前批(免費醫學定向生)與普通批招生。針對山西省首次新高考改革,學校做出調整,中醫學類專業不限選考科目,中西醫結合專業僅招收選考物理且再選生物的學生。2025年共開放20個專業招生,新設醫學信息工程專業,作為交叉學科致力于培養復合型人才。

  山西中醫藥大學具有豐富的專業設置和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傅山學院的王牌專業中醫學“5+3”一體化培養項目,學生畢業時可實現“六證合一”,學院注重臨床思維、科研能力與中醫經典理論培養,將師承教育與院校教育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多階段導師全程指導,致力于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卓越中醫藥人才,就業前景涵蓋高等院校、醫院、科研院所等領域,也為進一步深造提供良好基礎。

  此外,第一臨床學院招生體系完備,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打造卓越班,入選山西省卓越醫師試點培養項目,師資力量雄厚,依托“院院合一”體制,與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緊密合作,為學生培養提供優質平臺。第二臨床學院以針灸推拿學、中醫康復學、中醫養生學三個特色專業面向全國招生,依托山西省針灸醫院,擁有眾多教學名師,課程豐富,設有國家一流課程1門、省級一流課程7門,專業就業前景良好,畢業生可選擇升學、臨床醫療、教育等多方向發展,其中中醫康復學專業畢業后授予中醫學學士學位,學生具備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與康復治療學專業存在明顯差異。中藥與食品工程學院的龍頭專業中藥學優勢顯著,自2000年招生以來,先后入選山西省品牌專業、特色專業,2021年入選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并于2024年通過教育部專業認證評估,依托中藥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五個學科研究方向,擁有19個校外實習基地與1個校內實訓基地,形成了獨特的辦學特色。

  山西電力職業學院

  構建電力人才培養新高地

  山西電力職業學院立足能源行業發展需求,推出一系列特色鮮明的招生政策與人才培養舉措。學院2025年招生總計劃800人,全部面向山西省內,其中單招260人、對口升學50人、高考統招490人,精準對接地方經濟發展對電力專業人才的需求。

  在專業建設上,學院重點打造分布式發電與智能微電網技術、風力發電工程技術兩大特色專業,深度融合“設備-系統-服務”縱向體系與“電氣-控制-熱動”橫向知識架構,精準契合山西省“十四五”期間新能源裝機占比突破50%及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產業目標。人才培養模式上,學院堅持工學交替,依托行業辦學優勢,構建起“校內理實一體+校外生產性實踐”的育人體系,通過建設校外實踐基地,讓學生在真實工作場景中錘煉專業技能,同時大力開展技能取證培訓,助力學生獲取行業認可證書,提升就業競爭力。

  產教融合方面,學院成果豐碩,2025年單招專業全部實行訂單式培養,與6家企業達成合作,訂單班招生占比近三分之一,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施“雙導師”制教學,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即可參與企業實踐項目,實現“招生即招工、入學即入企”,畢業后無縫對接企業崗位需求。

  此外,學院構建起完善的就業服務體系,除訂單班保障學生就業外,還通過舉辦招聘會、搭建就業信息推送平臺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海量優質崗位,并重點幫扶就業困難學生。學院畢業生主要就職于電力行業,起薪可達5000元,在新能源專業人才培養上,學院持續優化課程體系,融入前沿技術內容,并以“風電訂單班”為范本,深化與企業合作,通過“以賽促學”,學生在全國大學生風力發電職業技能競賽等賽事中屢獲佳績,2024年更有6名學生憑借競賽獲獎直通央企就業。對于有專升本深造需求的學生,學院開設免費培訓班,近年來專升本通過率高達80%,還為學生提供高級工等職業技能證書的免費培訓與考試服務,助力學生提升職業資質,拓寬發展路徑。

  (記者 李婕)


     

責任編輯:暢任杰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白县| 迭部县| 棋牌| 永泰县| 清苑县| 资源县| 兴和县| 岱山县| 蓬莱市| 乡宁县| 古田县| 丹棱县| 通化市| 南部县| 贡觉县| 淳安县| 鹰潭市| 蒲城县| 沾化县| 木里| 东乡县| 花垣县| 广饶县| 镇沅| 莫力| 台江县| 兖州市| 竹山县| 莱阳市| 白山市| 辽阳市| 高唐县| 浙江省| 肇州县| 桦甸市| 任丘市| 辽源市| 连山| 秭归县| 包头市| 南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