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7月16日第7版截圖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深受“太行精神”鼓舞,銘記先烈的犧牲,傳承無私奉獻精神。
24歲的關麗霞從小聽著爺爺的抗戰故事長大。爺爺總愛細細講起,當年他和山西省武鄉縣磚壁村的鄉親們,如何巧妙借著地道戰協助八路軍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往事。
位于中國北部的武鄉,曾是八路軍總司令部駐地、太行山革命根據地,是偉大太行精神的主要孕育地。作為土生土長的武鄉人,關麗霞說:“這些抗日故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生活,使我增添了責任感。每當看到抗戰遺址,我都會從心底涌起深深的敬意。”
抗戰時期,在武鄉僅有14萬人口的小縣,超過9萬人加入了抗日救亡團體,14600多人參加了八路軍,2萬多人壯烈犧牲。
關麗霞表示:“在我看來,武鄉與其他革命根據地相比,其無私奉獻的精神尤為突出。”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5月24日,武鄉縣舉辦了第十三屆八路軍文化旅游節。活動內容豐富多樣,包括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交流會、民族管弦樂演唱會,以及“重走太行英雄路”沉浸式研學體驗活動等。
20歲的趙振智身著八路軍軍裝登上節日舞臺。他說:“當穿上這身軍裝站在臺上時,我深切感受到了八路軍戰士們那種不畏犧牲的精神。”
武鄉縣委書記王書文表示,今日的武鄉,將更加堅定自覺地把弘揚太行精神作為最大的歷史使命,充分挖掘太行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推動革命老區紅色旅游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
作為此次節日的一大亮點,“重走太行英雄路”沉浸式研學體驗活動吸引了眾多參與者。游客們從武鄉縣紅星楊公園出發,徒步5公里多,沿途經過王家峪、上北漳、下北漳等紅色歷史舊址。沿途,演員們裝扮成戰士,重現了關家垴戰役等場景,讓游客沉浸式感受抗戰歷史。
太行小學學生暴宇楊擔任旗手,在參觀完八路軍總部王家峪舊址后說:“只有走過英雄們戰斗過的地方,才能真正體會到先輩們所經歷的艱辛。這種沉浸式教育比課本更有感染力,我想把這些故事分享給更多同學。”
研學體驗線路總策劃武鋒斌說:“武鄉紅色文化厚重,發展紅色旅游不是讓游客走馬觀花看熱鬧,而是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用動人故事引起情感共鳴,讓紅色精神浸潤人心,幫助人們堅定理想信念。”
山西是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擁有多個重要革命根據地,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著名戰役都發生在山西。為推動革命老區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該省近期推出了10條高品質紅色旅游主題線路。
在武鄉縣的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是全國唯一全面反映八路軍抗戰歷史的大型革命紀念館。館內珍藏著6554件抗戰文物和134件國家一級文物。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副館長田悅慧說:“八路軍的抗戰歷史是中國革命光輝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田悅慧表示,研究八路軍歷史對于總結歷史經驗、挖掘與弘揚抗戰精神至關重要。今年,該館計劃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合作,在武鄉舉辦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臨時展覽,并組織學術研討會。
近年來,武鄉縣一直努力打造全國知名的紅色旅游目的地,積極創建八路軍文化旅游區國家5A級景區。該縣旨在構建以紅色旅游為引領、多元共生的文化旅游產業生態系統,力爭到2035年,全縣紅色旅游接待人數突破300萬人次,旅游業年直接收入達到30億元。
關麗霞說:“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像抗日英雄們那樣,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之中。”
(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 記者 朱興鑫|張云森)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