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7月24日電 (任麗娜)從云岡石窟、懸空寺、應縣木塔到內外長城、雁門關、金沙灘,集大原高鐵把星羅棋布的山西美景奇觀串珠成線,托舉著三晉大地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
集大原高鐵“帶火”三晉文旅。國鐵太原局供圖
集大原高鐵全長309公里,北接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途經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并入大西高鐵,與張呼、張大、鄭太高鐵及在建的雄忻高鐵連接,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鐵網呼南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集大原高鐵開通至今200多天,為景區注入了新的活力。”24日,雁門關景區負責人楊洪波介紹說,雁門關站是集大原高鐵唯一以景區命名的車站,距離雁門關景區直線距離11.2公里。1月5日,“雁門關號”冠名列車從車站開出,進一步提升了景區的影響力。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代縣5A級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71.69萬人次,同比增長37.94%。其中,雁門關景區累計接待游客52.7萬人次,同比增長17.82%。
同樣開出的冠名列車還有“應縣木塔號”。作為應縣打造文旅賦能型縣城的主打品牌,今年上半年,應縣木塔景區接待游客量屢創新高,其中,5月1日至5日,木塔凈土寺接待游客15.5萬人次,同比增長49.2%。
今年以來,大同文旅市場“熱潮涌動”。有數據顯示,上半年大同旅游發展指數月均值達1469.15點,同比增長9.60%。其中,5月指數值達到上半年最高點1781.38點,同比增長11.31%。而作為集大原高鐵的關鍵樞紐,大同南站的列車開行數量從開通前的62趟激增至每日約140趟,為大同文旅發展勾勒出流動的風景。
據大同南站值班站長吳艷介紹,今年4月6日、5月4日,車站旅客發送人數分別為34593人次、34951人次,兩次刷新建站以來單日紀錄。“五一”假期,車站旅客發送人數、到達人數分別創下139302、142080人次新高。
為讓廣大旅客出行體驗更美好,國鐵太原局持續提升集大原高鐵各車站服務水平。在大同南站建起旅游集散中心,拓寬旅游公共服務窗口、開行車站至景區旅游直通車,有效助力大同市文旅產業發展。朔州東站打造“朔風古韻”服務品牌,為老幼病殘孕等重點旅客提供站車全程式“鏈接服務”。雁門關站設立旅游咨詢臺,實現“高鐵+旅游”無縫銜接,讓“人享其行”的愿景一步步照進現實。
車輪滾滾,汽笛長鳴。集大原高鐵作為改善路網格局的“交通鏈接線”、提高民眾出行品質的“民生幸福線”、串聯華夏五千年文明的“文旅快車線”、助力區域經濟的“發展引擎線”,正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著澎湃動力,為沿線民眾生產生活帶來深遠影響。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