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景區的楊家戰鼓威武霸氣,廣受好評。
雁門關景區的開城儀式。
雁門關景區。
7月20日,盛夏時節,漫步山西長城沿線,一幅生態與人文交融的壯美畫卷徐徐展開。從雁門關的層巒疊翠到老牛灣的山水相依,這條橫亙三晉大地的文化“巨龍”,正以嶄新姿態講述著新時代的邊塞故事。
生態重塑,煥發長城新生。在忻州市代縣,雁門關景區的油松、云杉郁郁蔥蔥,與斑駁城墻相映成趣。忻州市長城學會會長楊峻峰展示的對比照片生動詮釋了這一變遷:20年前白雪覆蓋的荒山,如今已化作綿延3.9萬畝的生態屏障。偏關縣通過113公里旅游廊道綠化工程,讓黃河與長城沿線林草覆蓋率提升至60%以上,造就“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景觀。
依托生態與文化資源,山西整合境內長城推出多條主題旅游線路。大同—朔州—忻州一線的“邊塞風情游”成為“熱門游”,游客可徒步長城、探訪古堡,感受金戈鐵馬的邊關歲月;偏關老牛灣至河曲的“黃河長城交匯游”,則讓游客盡覽山河壯麗的自然奇觀。“過去游客多聚焦五臺山、平遙古城,現在游長城成了新亮點。”太原中旅負責人介紹,2024年長城沿線景區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長40%,自駕游、研學游占比顯著提升。
沿線多地推出創新體驗項目,讓長城文化生動可感。雁門關景區通過實景互動,重現古代戍邊將士的英勇故事;娘子關景區結合水鄉特色,開發“長城+溫泉”休閑度假模式,成為京津冀游客的青睞之選。
數字技術平添了互動性:陽泉固關長城的AR技術讓游客“穿越”回明代體驗守關日常,大同得勝堡的全息投影再現當年邊貿繁榮?!耙郧翱撮L城就是爬城墻,現在能‘對話’歷史,孩子特別喜歡?!眮碜员本┑挠慰蛷埾壬锌?。
文旅發展為沿線鄉村帶來增收新模式。右玉縣依托長城發展生態攝影旅游,帶動農家樂、民宿興起;岢嵐縣打造“長城人家”品牌,將傳統村落改造為特色文旅小鎮,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拔覀兇逡郧翱刻斐燥垼F在游客多了,土特產不愁賣,還能做導游?!睆V武古城李姓村民樸實的話語道出了變化。據統計,沿線已有200多個村莊受益,數萬農民實現增收。
作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重要建設區,山西目前正加快文旅深度融合,未來將重點打造大同—朔州長城文化核心區,建設遺址公園、博物館和研學基地,完善交通、住宿等配套設施,推動長城旅游從“一日游”向“深度游”轉變。
《山西省長城保護辦法》摘要
?將長城辟為參觀游覽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并依法報省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備案,屬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長城段落,應當報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備案:
(一)安全狀況適宜公眾參觀游覽;
(二)有明確的長城保護機構,已依法劃定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并已建立保護標志、檔案;
(三)符合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的要求;
(四)有科學合理的保護方案;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長城被辟為參觀游覽區的,長城保護機構應當與利用單位簽訂協議,將保護責任作為協議的重要內容。
?鼓勵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依法參與長城保護活動,向文物主管部門提出長城保護工作的意見建議,參與長城的安全巡查、知識普及、公眾服務、科學研究等活動。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