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忻州7月25日電 題:白水杏變身“黃金果” 山西繁峙“甜蜜產業”鋪就富民路
作者 李庭耀 鐘昱星 李艷春
盛夏時節,晉北小村莊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趙家莊村的5200余畝白水杏迎來采摘季,金黃色果實在陽光下泛著誘人的光澤,來自四川等地的游客們穿梭在綠樹成蔭的杏林間,一邊品嘗著香甜多汁的杏子,一邊享受著田野采摘的樂趣。
盛夏時節,晉北小村莊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趙家莊村的5200余畝白水杏迎來采摘季。繁峙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趙家莊村距離繁峙縣城8公里,村子三面環山,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空氣潔凈、土質優良,獨特的氣候造就了白水杏天然生長的綠色生態環境。孕育出的白水杏個大形圓,皮薄肉厚,味甜醇香。
2014年,趙家莊村憑借特色白水杏產業成功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如今,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當地持續做優做強白水杏產業,村民們靠著這份“甜蜜”事業,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幸福路。
在果農楊國福的杏園里,他正帶領著來自太原的一家四口游客穿梭在杏林間,一邊采摘,一邊品嘗。這是他當天接待的第五波游客,“前兩天有40多位游客來杏園里采摘,都滿意而歸。”
線下采摘如火如荼,線上銷售同樣火爆。果農劉海強在自家杏園里開啟網絡直播,實時展示采摘、分揀、發貨全過程,銷售旺期日均接單200多單,外銷3000多斤。“看得見的新鮮”讓白水杏成功走出“家門”,走向更廣闊市場。
白水杏品質優良,但鮮果采摘期短且不易儲存。為解決這一難題,村集體采取“合作社+農戶+精深加工”模式,從村民手里統一采購、統一包裝、統一銷售,以整合資金入股的形式,投資建設杏飲料加工廠和烘干房,生產銷售果脯、杏飲料等產品,解決了村民的后顧之憂。
在依托白水大杏種植打好農旅融合牌,培育精深加工產業鏈的基礎上,2023年,趙家莊村投資1140萬,建起菌棒加工廠,杏樹修剪產生的樹枝成為生產食用菌棒原材料。“既解決了廢杏枝處理難題,又能讓村民賺錢,一舉兩得。”菌棒加工廠負責人郝鵬飛說。
從單一種植到農旅融合,從鮮果銷售到精深加工,再到循環經濟的探索,趙家莊村以白水杏為核心,構建起多元發展的產業生態。如今,趙家莊村白水杏產業已帶動1000多人致富,年可創收1000多萬元,白水杏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甜蜜”富民產業。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我們將不斷做大做強白水大杏這一帶動性強、覆蓋面廣的優勢產業,讓更多村民守在家門口,過上好日子。”趙莊村黨支部書記張田新說。(完)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