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這穿梭于花叢間的小生靈,不僅是生態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承載著一項關乎生態、農業與民生的“甜蜜事業”。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蜂產業正以其不可替代的生態屬性,成為連接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天然紐帶。
我國是世界第一養蜂大國,蜂產業發展始終與生態保護同頻共振。在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連續30余年位居全省第一的養蜂規模、蜂產品產量與產值,不僅是產業興旺的見證,更是當地生態文明建設的縮影。這里不僅是“中國蜜蜂之鄉”,更以荊條蜜、刺槐蜜兩大“中國四大名蜜”為代表,在世界蜂產品市場鐫刻下“沁水印記”。
圖為沁水縣標準化養蜂場
林下養蜂,是利用森林良好的生態環境,在林中或林緣進行蜂養殖。沁水縣作為聞名全國的優質蜜源基地,恰為這種養蜂模式提供了絕佳土壤——境內植物種類繁多,蜜粉資源豐富,尤其是荊條、刺槐、狼牙刺三大蜜源,以面積廣、蜜量大、產量穩、質量好聞名全國,“養蜂者的樂園”實至名歸,發展蜜蜂產業的自然資源優勢得天獨厚。在這里,蜜蜂在林間自由穿梭采蜜,既不用侵占耕地,又能通過授粉促進林木繁茂,在守護綠水青山的同時,讓“甜蜜產出”持續賦能百姓增收,真正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的良性循環。
政策的持續發力,為生態文明建設筑牢根基。自2011年起,沁水縣委、縣政府連續十余年聚焦蜂業與生態協同發展,從標準化蜂場建設到良種引進,從技術培訓到龍頭培育,全方位織密蜜源生態保護網。2018年,沁水縣被山西省列為唯一“省級蜂蜜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試點;2019年,“沁水蜂蜜”成為山西省蜂產品唯一、晉城市第一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這些榮譽不僅是對產業品質的權威認證,更是對當地生態保護成效的有力佐證。通過“政府扶龍頭、龍頭建基地、基地帶農戶”的聯動模式,沁水縣將生態保護轉化為民生福祉,讓農民在守護山林中收獲“甜蜜”回報。
科技創新為傳統蜂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更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支撐。近年來,沁水縣持續推動養蜂技術迭代升級,數字化智能養蜂技術的深度應用,不僅顯著提升了養殖效率和產品質量,更以科技手段強化了對蜜源生態的精準保護。2018年,沁水縣引進了全國第一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法國成熟蜂蜜分離生產線,并與中國蜜蜂育種權威單位吉林蜜蜂科學研究所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2022年,山西省首個數字化智能蜂場在此落地,通過智能物聯網蜂箱、蜂場管理平臺、蜂農手機APP實現智能化管理。而鄉村e鎮建設的深入推進,更讓蜂產業插上了數字化騰飛的翅膀。集產品溯源、品牌培育、視覺拍攝、營銷策劃等功能于一體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為蜂產品構建起全鏈條數字化服務體系。
從昔日的“一煤獨大”到如今的生態立縣,沁水縣堅持走“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之路,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全過程。如今,這片土地正將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成果”轉化為富民強縣的“金色效益”,200余萬畝蜜源資源在生態滋養下持續煥發蓬勃生機。這份對生態環境的堅守,讓“中國蜜蜂之鄉”的綠色底色在轉型發展中愈發鮮亮。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