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原名李秀若,是一位從福建漳州走出的歸僑抗日民族女英雄,被周恩來總理譽為“中國的貞德”。1940年4月26日,為掩護戰友和群眾轉移,年僅25歲且懷有身孕的李林在山西省朔州市壯烈犧牲。李林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和“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李林烈士犧牲85周年、誕辰110周年。近日,中新社記者走進福建漳州、廈門、山西朔州、上海等地采訪,回望這位女英雄短暫而傳奇的人生和光輝事跡。圖為7月24日,在福建省漳州市,李林的侄女李舟玲女士向學生講述少年李林就讀廈門集美中學時用過的筆筒。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7月24日,在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華僑抗日女英雄李林研究會顧問郭明木與李林的侄女李舟玲女士參觀李林事跡展陳資料。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7月25日,在福建省漳州市,漳州高新區古縣中學教師鄭坤全向學生介紹民族女英雄李林的抗戰故事。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4月27日,在福建省廈門市,集美中學內的“李林園”綠樹成蔭,一座躍馬持槍的李林雕塑巍然屹立。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4月27日,在福建省廈門市,由集美中學校友為紀念李林烈士集資興建的“李林園”,是集美中學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場所。如今,綠樹成蔭,一座躍馬持槍的李林雕塑巍然屹立。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4月27日,在福建省廈門市,集美中學“李林館”內展示的李林照片資料(前排左一為李林)。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4月27日,在福建省廈門市,集美中學“李林館”內著展有的李林革命烈士證書。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4月27日,在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學校各校畢業生名冊(1916年-1952年)》有李秀若(李林)名字。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5月7日,在山西省朔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尋訪李林紅色足跡”采訪團在山陰縣吳馬營鄉郭家窯村的李林烈士遺體暫厝紀念館采訪。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5月7日,在山西省朔州市,朔州市李林英雄文化研究會會長王寶國在山陰縣吳馬營鄉蔭涼山頂上向福建省漳州市“尋訪李林紅色足跡”采訪團講述李林英雄的感人事跡。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5月7日,在山西省朔州市,不少民眾前往李林烈士的長眠之地——朔州市平魯區李林烈士陵園進行瞻仰。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5月7日,在山西省朔州市,不少民眾前往李林烈士的長眠之地——朔州市平魯區李林烈士陵園進行瞻仰。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5月9日,在上海市靜安區,記者走進上海市愛國學校,映入眼簾的是純白色的李林半身雕塑。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