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千年石窟邂逅數字科技,會碰撞出怎樣的創新火花?大同市以全國領先的創新實踐給出答案。近年來,大同市在數據知識產權領域積極探索,以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活化利用為突破口,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和產業價值釋放提供了“大同經驗”。
從搶救性保護到數據資產化,大同打造數字時代“云岡范式”,云岡研究院以第13窟三維建模項目為突破,通過0.1毫米級精度還原,文物建立了永久性的“數字基因庫”,首次實現砂巖雕刻衣紋、力士肌肉線條的毫米級數字化存檔,獲山西省首張數據知識產權證書,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十大典型案例”,形成“掃描-建模-確權-應用”全鏈條標準,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列為示范案例。通過數據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目前,云岡研究院已完成12個核心洞窟的數字化建檔工作,相關數據衍生出虛擬現實導覽、數字化展陳等應用產品。
從靜態保護到動態傳承,大同完成了演藝數據產權化的創新。華燈初上,《如夢大同》沉浸式演藝劇場內,觀眾通過搭載產權認證數據的AR設備,體驗著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作為全國首個沉浸式演藝數據登記的全要素數據產權登記文旅演藝項目,《如夢大同》,其獨創的136項數據資產包涵蓋劇本架構、空間動線及交互設計等核心要素,為每場演出都建立了獨特的“數據身份證”實現IP跨地域授權,帶動周邊衍生品開發數據確權。
6月11日,如祺數據與大同市數據局舉行戰略合作簽約正式落戶大同,如祺數據是如祺出行推出的全棧式人工智能數據生產、服務、管理解決方案,旨在打造“人工智能時代的數據裂變引擎”。作為國內領先的出行科技公司,如祺出行專注于為自動駕駛行業提供從數據采集、數據標注、數據管理到模型訓練的一站式服務。通過打造‘數據加工-確權-流通’的完整產業鏈,為大同市數據要素市場經濟高質量發展再添新翼。
全省數據知識產權試點登記工作開展以來,大同市把數據知識產權作為新時代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將文旅產業相關單位作為大同市數據知識產權登記重點培育對象,全流程跟蹤指導,充分利用“數據要素”資源,實施“數據資源匯聚融合,賦能文物保護利用”數字化實踐工作,推動數據知識產權保護運用,促進數據要素流通使用,激活數據要素價值,服務大同數字經濟發展。隨著《數據知識產權保護條例》試點工作深入推進,大同這座千年古城正以數字科技續寫文化數據開發利用嶄新篇章。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