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糞能有啥用?
幾年前,在養牛戶梁金柱看來,除了堆肥還田,處理牛糞大部分時候是麻煩事,“尤其是夏天,臭味大,蒼蠅嗡嗡亂飛,有時候還得花錢雇人往外倒”。
現在,問起牛糞的用處,梁金柱能講出好些道道:“做燃料、育苗土、養蚯蚓,只要有辦法,牛糞也是好東西。”
梁金柱所在的山西省呂梁市文水縣是全國知名的肉牛大縣,截至目前,肉牛存欄量達到29.2萬頭,全縣形成了養殖、屠宰、加工為一體的富民產業鏈。
“算牛賬”,也得“算水賬”。
肉牛產業每年產生的一百多萬噸糞污,給穿文水縣境而過的汾河及其支流文峪河、磁窯河帶來沉重生態壓力,其中磁窯河的污染問題尤為突出,2021年以前,其水質久居劣V類。
“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解決糞污處理粗放的問題。”文水縣農業農村局局長付小強說。
沿河劃定禁養區、擴建污水處理廠、促進糞污資源化利用……近年來,文水通過綜合治理,筑起了一道保障汾河入河水質的生態防線。
以劉胡蘭鎮污水處理廠為例,原廠設計能力有限,汛期時,初期雨水裹挾的糞污常常外溢河道。
文水縣劉胡蘭鎮污水處理廠曝氣池。人民網記者 焦搏文攝
“2024年擴容改造時,除了擴大日處理能力,我們還配套建設了調蓄池。”文水澤濤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總工白帆介紹,目前,3萬立方米的調蓄能力能夠有效收集、處理覆蓋范圍內的初期雨水,緩解汛期污水溢流問題。
處理水量增加,伴生的大量污泥如何“吃干榨凈”?
“只有推動上下游產業鏈融合,變廢為寶,才能激活它的價值。”付小強說。
在離污水廠3公里外的大象村,一座年轉化糞污100多萬噸的生物質燃料深加工處理中心已拔地而起。
走進廠區,造粒機設備轟鳴,出料口處,黑色圓柱型顆粒簌簌而下。文水縣扶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趙雪向記者展示了粉狀、顆粒狀和棒狀的3款生物質燃料產品。
“可別小看這些牛糞變出的‘寶貝’,拿粉狀燃料來說,熱值能達到3000卡左右,與褐煤相當,生產時還能協同消納污泥。”趙雪說。
生產線上的顆粒狀生物質燃料產品。人民網記者 焦搏文攝
2024年年底前,文水在肉牛養殖集中的村子已建成8處糞污中轉站,今年年內,還將再完工2處,養殖戶就近送糞,公司派專車轉運,實現污染源頭“攔截”。
“原料有保障,我們就一門心思鉆研技術,不僅是為了賣上價、賣好價,更是想把這件事做好、做精!”聊起未來,趙雪的眼里滿是期許。
文水縣大象禽畜糞污中轉處置站。人民網記者 焦搏文攝
如今,家里養了100多頭牛的梁金柱,再也不愁牛糞往哪倒。
“勤快的時候,就早晚各清理一次。”老梁笑言,“不是牛棚放不下,是圖個干凈,蒼蠅少了,環境清爽,住著也舒坦!”
糞污治理“解結”,既是為發展松綁,更是為生態“減負”,經過系統治理,文峪河、磁窯河文水出境斷面水質連年改善,2024年均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
隨著省市7項“一泓清水入黃河”項目陸續完工,到2025年底,文水的目標是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8%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
疏通凈化每一條“毛細血管”,大江大河方能長治久清,文水縣人與水的故事,正書寫著新的一頁。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