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之本,莫過于安居樂業。黎城縣黎侯鎮高度重視穩定就業與民生保障,通過建設“家門口的就業幫扶車間”,為鄉村閑置勞動力搭建起廣闊的就業舞臺,讓幫扶“小車間”成為穩定就業的“蓄水池”,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力。
“我在這兒已經工作了一年半了,主要負責豆干壓花和穿串,工資都是計件,勤快點兒每月收入有3000元,既不耽誤照顧老人,又不影響接送孩子,還能在家門口掙錢,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王改萍說。每天清晨,晉福村的王改萍都會前往黎城縣好豆好水食品有限公司就業幫扶車間,做一些簡單的豆制品初加工來補貼家用。在離家不遠的這個就業幫扶車間,像王改萍這樣勤勞的工人還有很多,她們在照顧家人接送孩子的間隙,去家門口務工就業,實現了就業顧家兩不誤。
車間里,工人們圍坐在機器旁熟練的操作,一粒粒黃豆經過流水作業制成豆皮、素雞、豆干等百姓喜愛的美食,分類打包,銷往長治、太原、西安等地。“車間加工工人有30多個人,都是按照績效工資算,一月下來每人掙3000元左右”公司負責人馬超說到。“下一步,公司將引進壓豆腐、切塊、包裝設備及技術,使豆腐保質期變長,可以進入生鮮市場。”
在董北村的黎城美美安箱包廠幫扶車間,同樣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寬敞明亮的廠房內,裁剪、縫制、組裝,縫紉設備有序運轉,工人們手中針線飛舞,背包、挎包、化妝包、保溫包,一件件精美的產品在他們的巧手下逐漸成型,打包后發往歐美、中亞、韓國、越南等十余個國家。2023年,公司負責人張學鵬回到村里創業,在相關就業政策和黎侯鎮、人社、鄉村振興等單位部門的鼓勵支持下,該公司已先后帶動周邊110余人次就業,其中脫貧戶達10人。
負責人張學鵬表示,目前公司訂單充足,正在大量招聘新員工。現有員工主要由周邊村莊需要照顧孩子的女性和年長員工組成,薪資待遇在2500元左右,實行多勞多得的計件制度。幫扶車間為村民提供了就近就業的機會,讓村民有機會實現照顧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更為農村閑置勞動力找到了出路。
近年來,黎侯鎮立足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積極開展就業幫扶,逐步把就業幫扶車間建成“發展車間”“致富車間”,目前,全鎮共有3個幫扶車間,共吸納當地勞動力400余人,解決脫貧人口就業近100人,走出了一條“企業增效、群眾增收、產業發展”的“三贏”發展之路,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未來我鎮將持續將穩就業當做最大民生,通過統籌‘多方聯建’、推動‘多方布局’、強化‘多方保障’,用足用活各項幫扶政策,以‘小車間’撬動鄉村‘大振興’,架好群眾從家門口通往富裕生活的‘幸福橋’”。黎侯鎮黨委書記路玉棟如是說。
(郭子豪)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