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呂梁8月7日電 題:千年古縣再出發:解碼山西中陽鄉村振興“破圈”之道
中新網記者 范麗芳
在呂梁山深處,有2000多年歷史的山西呂梁中陽縣正悄然蛻變。當地依托古村落發展鄉村旅游,創變剪紙技藝潮賦新生,借助政策扶持壯大黑木耳產業,古老土地煥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家鄉美·氣象新——第二屆網絡媒體呂梁行”正在此間舉行,記者跟隨采風團,探訪曾經因煤而興的中陽如何邁向多元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
從山貨到潮品
“2024年,暖泉鎮黑木耳種植區域覆蓋10個行政村,共135個黑木耳種植基地,栽植黑木耳4549余萬棒。”中陽縣暖泉鎮鎮長武志芳站在心言中陽縣黑木耳產業園區介紹,帶動全縣農戶或村集體收入超過900萬元,“現在正在加大對企業研發、投資的扶持力度,加快塑造黑木耳特色品牌。”
暖泉鎮地理位置獨特,高海拔、低緯度、日照長、夏季晝夜溫差大,龐大的林草資源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山泉水。這些自然條件孕育了本地黑木耳色澤黑、肉質厚、品質優、口感好的鮮明特點。
2018年以來,在各方支持下,暖泉鎮傾力打造“小木耳、大產業”,產業效益逐步凸顯:建成年產5000萬棒的騰宇菌包廠和年產1億萬棒的心言菌包廠,全部建立菌種研發中心,邁出種業本土化之路;積極謀劃黑木耳粉、黑木耳醬等精深加工產品的換擋升級,打造黑木耳上下游全產業鏈。
如今,中陽縣成為“全國黑木耳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示范縣”,享有“華北木耳第一縣”美譽,黑木耳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富民產業。
從農舍到網紅
打造100個鄉村旅游重點村,是呂梁市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中陽縣因地制宜,注重保留傳統文化脈絡與鄉村特色,融合推動發展方式與生活方式變革,鄉村面貌正在發生深刻改變。
圖為弓陽新村。范麗芳 攝
走進弓陽新村,遠處青山層巒疊嶂,眼前庭院錯落有致,白色帳篷點綴其間,農舍民宿隱現林畔。篝火晚會、啤酒音樂節等活動舉辦,讓這里成為十里八鄉的“時髦”鄉村。近年,當地借助“木耳+養牛”“光伏+旅游”四輪驅動發展特色農牧產業,村民收入穩步增加,集體經濟穩步壯大。
在另一處熱門旅游目的地,陽坡塔社區打出“科幻牌”,電影院、科技館、游樂園等設施在山梁之間星羅棋布,通過打造集休閑、娛樂、養生、觀光于一體的地方特色旅游,帶動了周邊餐飲、住宿、交通、綜合服務等發展。
從鄉土到國際
中陽剪紙這項古老技藝也在鄉村振興中煥發新生。
記者走進中陽縣婦女創業示范基地,模特正在展示一件長約5米的剪紙服裝。
模特正在展示中陽剪紙服裝作品。范麗芳 攝
“這是我們團隊創作的中陽剪紙服裝作品,采用鏤空紋樣、對稱構圖等傳統技法,結合了非遺技藝與時裝剪裁。”中陽剪紙文創基地負責人武小汾一邊介紹一邊幫模特整理衣角。
中陽剪紙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當地成立中陽剪紙文創基地,對該技藝進行保護傳承。
近年,通過舉辦非遺培訓、拓展文化藝術品市場以及創新文創產品,中陽剪紙影響力逐漸擴大。
“剪紙理念也需要與時俱進,我們把剪紙和布藝結合,做成衣服、披肩、肚兜,還開發了一些文創產品,很受市場歡迎。”武小汾說,隨著直播平臺興起,她還在線上直播帶貨,向粉絲們講述中陽剪紙的歷史與魅力。
如今,中陽剪紙已成當地IP,許多婦女因此走上技能成才、創業增收之路。不久前,中陽剪紙亮相第121屆法國巴黎國際博覽會,吸引萬余名觀眾駐足,現場交易文化產品6000余件。
從傳統農業到特色產業,從資源依賴到多元發展,中陽縣正在經歷傳統與創新的碰撞與融合,探索鄉村振興之路。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