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2025年08月15日第08版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的《解放日報》,報道了日本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消息。
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群眾歡慶勝利。
1945年8月15日,郭效遠和戰友們從電臺里聽到了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郭效遠說:“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終于勝利了!”
1922年,郭效遠出生在山西崞縣(今原平市)樓板寨村。1939年底,他參加了八路軍120師警備6團。郭效遠說:“這支部隊是從陜北過來的紅軍隊伍,作風優良,英勇善戰。”
談起戰斗經歷,郭效遠很興奮。“我第一次參加戰斗,是在1940年1月。那場戰斗中,我朝敵人的陣地打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槍,還繳獲了兩支槍。戰友們鼓勵我,說我表現得很勇敢。”
戰斗勝利結束后,部隊駐扎在附近的一個山村。郭效遠至今記得,那個夜晚,房東大娘給戰士們端水做飯的身影。“那時我也是離家不久的孩子,感覺大娘就像自己的媽媽一樣親。”
在以后的從軍經歷中,他遇到了很多“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鄉親。他們質樸的感情和對八路軍的支持,讓郭效遠保護百姓、保衛家鄉的勇氣和決心越來越足。
八路軍老兵郭效遠
1942年初冬,當地連降大雪,可戰士們還沒有冬衣。郭效遠回憶,當地抗日政府動員群眾把羊毛賣給政府,村里鄉親齊上陣,男人們把羊毛打成絨,婦女們用手把羊絨拍打成衣服形狀,放進對縫在一起的兩件單衣內,一件冬衣就做成了。但羊絨只有薄薄一層,有的老鄉怕戰士們冷,把自家攢的碎布塊也縫進衣服里。
1945年8月15日,郭效遠和戰友們從電臺里聽到了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郭效遠說:“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終于勝利了!那些無私幫助我們的父老鄉親,不能忘。”
在1945年8月初,郭效遠所在的團接到命令,攻打綏遠城(今呼和浩特市)的敵人據點。“一連指導員郭應舟帶了一挺機槍沖上去,壓制住了敵軍反撲的火力,但他卻犧牲在了勝利前夕。”郭效遠眼含熱淚,望向窗外。頓了片刻,郭效遠說:“我們的戰友兄弟們沒有白白犧牲,他們用生命換來了勝利!”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