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雁馨
農歷七月十五是奶奶去世十周年紀念日,想到那個最疼愛我的人,那個為我們無私奉獻了自己一生的人,竟然已經離開我們整整十年的時間,真的有些不敢相信。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來臨之際,我有太多的話想對爺爺和奶奶說。
離別是種難言的痛楚
十年了,時間過得真快……這么多年來,每每翻看爺爺和奶奶的照片時,點點往事歷歷在目,眼淚會不自覺地往下流。有時候在夢里,你們是那么真實地在我身邊,陪我聊天,給我做好吃的飯菜,音容笑貌猶在眼前。每當這個時候,我多么想留住這一切,不愿醒來。我知道,當我在想你們的時候,你們一定也在另外一個世界牽掛著我,因為我永遠是你們膝下長不大的孫女。
還記得2004年的那一天,在爺爺離開我們8年后,奶奶也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最讓我傷心難過的是,奶奶離開時,我竟然都沒能守在她的身邊,沒有見她最后一面。我接到奶奶病危電話的那一刻,眼淚奪眶而出,我真的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我放下手頭所有的事情,從臨汾坐車直奔襄汾老家。三四十里地對我來說變得那么遙遠,奶奶,您一定要等著我!”可是,當我回到家時,奶奶已經靜靜地躺在那里,家人哭成了淚人,我抱著奶奶大聲地叫著:奶奶”奶奶”奶奶”……可她卻永遠都不會再答應我一聲了。
奶奶走時79歲,在病床上躺了一年,身心飽受病痛的折磨。我最遺憾和后悔的是,那時候由于工作忙,從來沒有認真地侍候過她,現在想起這些,總覺得特別慚愧,我對不住奶奶,沒有好好盡孝,可等我知道孝順時,奶奶已不在我的身邊。
記憶中,奶奶的身體一直特別好,精神頭十足,雖然個頭不高,但腿腳特別利落,從沒有聽她說過身體哪里不舒服。印象中,奶奶平時都很少感冒,所以我特別羨慕她的身體。就是這么健康的一個人,在一個雨后走路時摔了一跤,就再也沒有站起來……最讓人痛心的是,奶奶病倒時,家里正在蓋新房,我可憐的奶奶,你為什么走得那么著急,付出了一輩子,竟然等不到住上咱家的新房。
爺爺走得也是如此匆匆,不等他最疼愛的孫女回家,就去了另一個世界。當時我遠在太原求學,家人為了不影響我的學習,沒有通知我回家,所以沒能和爺爺見最后一面。我放寒假回到家時,還高興地問奶奶:爺爺呢?我給他買了禮物。”奶奶再也忍不住了,她抱著我哭著說:孩子,你爺爺走了。”聽到此話,我瞬間崩潰了,我跪在爺爺的遺像前,哭得死去活來,當時我不明白,人為什么會死?爺爺那么高大,為什么會病倒?他為什么不等我回家見最后一面?家人為什么不讓我回來給爺爺送行?……他們生前我沒能好好盡孝,走時也沒有見到最后一面,一想到這些,我就無法原諒自己。爺爺、奶奶,如果有來生,我會好好孝順你們,好好報答你們,好好愛你們,讓你們好好享享清福……
思念是種幸福的憂傷
如果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那我覺得,爺爺和奶奶對我的愛比山還高,比水還深,如涓涓細流一樣,溫暖著我的身心,陪伴著我成長。
奶奶是一個普通而平凡的農村婦女,照顧好家人的生活起居,就是她全部的工作。奶奶干活特別麻利,家里上上下下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條;奶奶更是一個烹飪能手,家人的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她來安排,餐餐不重樣,頓頓有新意。
初中起,我開始住校,每周三是對外開放日。奶奶怕我吃不慣學校的飯菜,周三中午總會到學校給我送飯,同學們對此非常羨慕。吃著奶奶精心烹飪的可口飯菜,我覺得自己特別幸福。那時候,我最愛吃奶奶做的打鹵面,可自從她去世后,就再也吃不到那種熟悉的味道。每當奶奶看著我狼吞虎咽的樣子,總會笑著說:還有呢,慢點吃。”可是,我當時從來沒有問過奶奶吃過飯沒有。后來才從媽媽的口中得知,為了給我準備飯菜,搭配好營養,每周三,奶奶都會早早起床開始準備,然后親自送到學校,就是希望能夠見我一面。
由于那時通訊還不太方便,家里既沒有電話,又沒有手機,奶奶又不會騎自行車,她想我了就坐在大門口,朝著我回家的方向眺望。每逢周末,她會早早地做好飯菜坐在家門口等我回來。可我那時根本理解不了那份愛,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慢慢懂得每頓飯里都飽含著奶奶濃濃的深情和愛意。她就是那樣默默地愛著我,愛著我的家人。
奶奶給我的愛細膩而周到,爺爺給我的愛偉大而深沉,這份深藏在心底的愛,在心中不時地激起思念的漣漪。
爺爺也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一輩子跟莊稼地打交道,辛苦了一輩子,但爺爺卻是個文化人,他的房間里陳列著各類圖書。記憶中,爺爺喜歡講故事,我和弟弟經常坐在他的身邊,聽他繪聲繪色地講那些富有深意的益智故事。尤其是夏日里,我們坐在院子里的大樹下乘涼,從爺爺的口中,我知道了許多抗日戰爭時期的英勇故事,知道了舊社會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同時也懂得了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爺爺教給我許多為人處事之道,他教導我要與人為善、富有愛心,做事要認真負責、有始有終……那些道理我當時似懂非懂,但我知道爺爺用心良苦。多年來,爺爺的一言一行,指引著我前行,為我照亮了前方的路。
爺爺教會了我寫字、畫簡筆畫,可以說是我的啟蒙老師。爺爺的字寫得特別好,每年春節前夕,家里總是很熱鬧,鄰居們都前來請爺爺幫他們寫對聯,我高興地跑前跑后幫爺爺傳遞對聯,樂在其中……也是從那時起,爺爺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
爺爺還是個粗中有細的人。有一年麥收時節,家人正在地里收麥,可頓時烏云來了,奶奶讓爺爺領著我回家收院子里涼曬的麥子。一邊收麥,爺爺一邊給我講麥子怎么變成面粉,然后變成香噴噴的面條和饃饃的。后來我心血來潮,非要讓爺爺教我活面,那年我可能10歲吧。爺爺見我如此好學,便手把手地教我活面。只見他一只手端著碗慢慢地倒水,一只手不停地攪動面粉,將面粉拌成一串串后,再往里添點水并往一起揉,直到把所有的干面粉揉進去,揉至面團表面光滑、面盆四周干凈為止。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但由于手勁太小,活的面并不怎么樣,但還是得到了家人的表揚。后來的日子,我也練就了一手活面的好手藝,然而每次活面時,我就會想起爺爺教我學活面時的情景。
從小在爺爺和奶奶的身邊長大,我對他們也特別依賴,和他們在一起,我不僅學會了做飯、洗衣、收拾房間、穿針引線,還學會了不少的農活兒,拔草、施肥、種瓜、摘豆……這些生活之道,成為了我人生中最大的一筆財富。
十年,一晃而過。爺爺、奶奶,這十年,你們過的好嗎?缺衣少穿了就給我托個夢;爺爺、奶奶,你們能看見我嗎?我一直在想你們;爺爺、奶奶,我現在已經有了孩子,你們如果還在世,咱們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該有多好呀;爺爺、奶奶,和你們在一起的日子我會記一輩子……
閉上眼睛,仿佛看到了一幅畫面,畫面上爺爺和奶奶互相攙扶,相依相伴地走在夕陽中,迎接下一個朝陽!
責任編輯: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