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丑”,人們總是搖搖頭、擺擺手或者是無奈的聳聳肩,掃了一眼便不愿再去多瞧一下,何來回味,更不用說去品味了。
如是想,也許便錯過了許多隱藏在丑陋外表下的美麗,因為始終有一種無法用眼睛去欣賞的美,需用心去感受。
“丑”,是一種精神。正如清潔工揚起掃把,灰塵撲面,臟了我一人,卻潔凈了千萬家;農民歷經風吹日曬日漸佝僂了腰身,卻收獲了來年美麗的金秋;盲人鋼琴家漆黑的瞳孔算不上漂亮,可席下眾多聆聽者卻在那靈動眸子的指引下看到不曾遇見的美麗;在一線奮斗著的農民工,那雙歷經風雨、處處皸裂的雙手也毫無美感可言,可遠處寬闊的道路、林立的高樓默默承載著他們高尚純潔、無私奉獻的美……
也許,有時眼睛會被一些金玉其外的美麗所蠱惑,或者更垂涎于那些外表趨于美好的事物,即便如此,還是欺騙不了內心最真實、最長久的感受。
“丑”,是一種態度。與眾多奢華陵寢相比,也許“天才藝術家”列夫托爾斯泰梯字型構造的墓冢不免顯得簡陋寒酸,可這位沉眠于此的文學巨匠所擁有極其樸實的為人、為文風格,卻得以劃時代延續至今,若此,千篇一律的豪華便無論如何也抵不過雜草叢生的美麗。
縱然米開朗琪羅其貌不揚,可他成功塑造了許多如《大衛》般攝人心魄的雕塑,為文藝復興時期增添了絢爛的一筆,不禁讓人們肅然起敬,認為他就是藝術與美的創造者。
《巴黎圣母院》中的“鐘樓怪人”加西莫多丑陋的樣貌難掩其善良淳厚的本性,仍給讀者留下光輝燦爛的美好形象。
賈平凹筆下黝黑怪異的“丑石”不屈于誤解、寂寞的生存禁不住讓人喟嘆它的偉大,稱贊丑到極點便是美到極點。
即便是氣味難聞的大椿樹,莊子也曾在其綠蔭下一夢遣出《逍遙游》。
有趣的是英國媒體的一篇報道,英國有一家以“丑模”著稱的模特公司,該公司的模特無一例外全是“丑人”。自1969年公司成立以來,搜羅到各種各樣,獨具特色的丑男丑女。如今公司旗下有1000多名能做出離奇表情和動作的模特,有些人甚至還因為其鮮明的個性形象而頻頻出現在《007》系列電影,以及知名品牌廣告中。更令人稱奇的是,該公司的成立為許多相貌奇丑的人找回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正如其負責人所說,“漂亮的人是有標準的,但丑人卻‘丑無止境’。”國內也不乏此例,許多丑星、丑角,故意扮丑博人一笑,使終日高度集中于快生活節奏上的人們忘卻煩惱,靜靜享受這一隅休閑娛樂時光。可見,“丑”已日趨成為一種時尚。
“丑”,是一種無法被忘卻的、極其深刻的美麗,我們贊美它。 李劍峰 曹松濤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