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文化程度不高,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母親與人為善、勤勤懇懇,是左鄰右舍口中的“模范”,如今母親已過知命之年,卻仍在地里不停的勞作著。每次回家我都要勸母親少干些活兒,不要太辛苦了,母親總笑著說:沒事兒的,這是我的工作呀,都已經習慣了。我聽著既心酸又心疼—— —我的母親就這么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工作”。
1991年,我7歲,母親送我上幼兒園,我哭著、鬧著就是不去,母親卻一改往日的慈祥,眼神里透著堅定,于是我極不情愿的開始了求學生涯。
1997年,小學畢業要到鄉中學繼續求學,性格內向的我無法適應新的環境,是母親早晨送我上學,晚上接我回家,為此我成了全班唯一的“走讀生”。
2000年,我沒能考上高中,便告訴母親:我想輟學了。母親讓我去了磚廠。在磚廠,我連一天都沒有堅持下來,于是我妥協了,回校復讀。
2004年,高考在即,面對不爭氣的我,母親放下了所有農活,租住在學校旁邊,一方面督促我學習,一方面保證我的營養,9月我步入了大學的校門。
如今,我參加工作已有6年,也有了自己的小家。但每每想起這些過往,我總是感慨萬千,感謝母親一路的陪伴,感謝母親一直的堅持。
作者:張榮斌
責任編輯: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