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不依從良心,學著學著我們也可能變成小人,有人在的時候就做得很好,沒人在就做得不好。我們看,很多大的企業是被幾個主管給搞垮的。美國的安然公司,全美國都排在前幾名的大企業,結果就兩三個CEO、執行長、財務長把它給搞垮了。這些高級主管,請問他以往有沒有不講信用?沒有,而且還是從哈佛等名牌大學畢業的。但是很奇怪,他假如真正守信,一輩子從來沒有失信過,為什么在這個時候失信了?可能是他覺得,這一次信用可以賣出去,賣出去我這一輩子就不愁吃穿了。
這和我們中華民族那種守信的態度是不一樣的。他守信是為了在社會上好做事,還是有個自私自利的想法在維護他的信用。可是等利益太大,他覺得可以賣掉這個信用時,可能就出狀況了。而我們幾千年來的精神是,縱使死都不愿意做出違背道德的事情。
所以有時候看起來好像都一樣是守信,但是你細細去看那個存心,我們老祖宗的修養是讓我們佩服的。第一個對得起良心,讓我們想起“季札掛劍”的故事。季札是春秋時期的一位圣賢,他要到魯國去辦事情,經過徐國,拜訪徐國國君,他們聊得很開心,一起探討學問。結果徐國國君看到季札身上的佩劍,很喜歡。古代的人很敏銳,看人家的眼睛就知道人家的意思。可是因為他是外交官,佩劍是身份,得要把事辦完了才方便送給徐國國君,所以他在心里面起了一個念頭,回來的時候再把這把劍送給徐國國君。結果等到他出使完回來,徐國國君已經去世了,他到國君的墳前祭祀,祭祀完就把劍掛在墳旁的樹上。他的仆人就很吃驚,說:主人,你又沒有說過要給他;縱使你承傳千年不衰的家道說過,他也已經死了。”人有時候習慣給自己找很多合理的借口。但是季札說:吾心已許之。”我的心已經答應要給他了,怎么可以因死而違背我當初的承諾呢?所以古代的人,自己的一個意念都不愿意違背。 蔡禮旭 主講
責任編輯:柏東麗